我们为何恋爱,又为何分离?在这本谈论人类性、罗曼史与伴侣关系之演化与未来的全新修订版经典着作《解构爱情》中,知名的爱情科学专家海伦‧费雪博士带我们检视58个社会中的结婚与离婚案例以及42个文化中的婚外情事件,详尽解释了从一见锺情与不忠、勾搭文化的种种。

【精彩书摘】

即便是一对快乐的情侣,也会表现出所有成瘾特性。首先,沉溺在爱情中的男女渴望与至爱的人在情绪上与身体上合而为一。这种渴望是所有成瘾的主要成分。想到对方时,情人心头涌上一股愉悦感,这就是一种「中毒」。日渐着迷的情侣愈来愈想设法与锺爱的人交流,这就是研究上瘾行为的文献中所称的「增强化」。他们也过分执着地想着至爱的人,这种侵入性思考是药物依赖的基本表现。情侣们也会扭曲现实,为了配合对方而改变他们对事情的优先顺序和日常习惯,而且常做一些不适宜、危险或极端的事情,只为了能与这特别的人联繫或打动对方。一个人的个性甚至也因此改变,也就是所谓的「情感障碍」。确实如此,许多痴迷的男女愿意为了心爱的人牺牲生命,死不足惜。和得不到毒品而饱受成瘾之苦的人相同,与彼此分开的情侣饱受「分离焦虑」。

然而被情人拒绝,才是麻烦的开始。大多数被抛弃的男女经歷常见的「药物戒断」徵兆,包括抗议、哭泣不止、昏睡、焦虑、睡眠障碍(睡太多或太少)、食欲不振或暴饮暴食、易怒和长期感到寂寞。情侣也会像成瘾者一样故态復萌。在一段关系结束了许久之后,相关的事件、人物、地点、歌曲或其他与旧情人有关的蛛丝马迹,都能勾起回忆。这一切又激起了新一轮的渴望、侵入性思考、失控的呼唤和写信给对方或出现在对方面前,希望能让恋情死灰復燃。

神经科学家安德烈亚斯.巴特斯和塞米尔.札奇比较了两种人的脑部:愉快地谈着恋爱的受试者,以及注射了古柯碱或类鸦片药物的受试者,这些人大脑报偿系统中的许多相同区域都有反应。此外,当我的同事重新分析我们对17名幸福相爱的男女所做的研究数据时,我们发现伏隔核有反应。伏隔核是大脑中对海洛因、古柯碱、尼古丁、酒精、安非他命、类鸦片药物,甚至赌博、性与食物等所有成瘾行为有关连的区域。深爱对方且快乐的男女,对彼此成瘾。因此我负责脑部电脑断层扫描的伙伴露西.布朗提出,浪漫爱情是一种「天然的上瘾」,是几乎所有人类都曾感受到的「正常的改变状态」。

为了解更多与被拒绝的爱有关的神经系统,我和同事们利用功能性磁振造影研究不久前才被情人抛弃的10名女性与5名男性。他们从被拒绝到接受研究的平均时间是六十三天。所有受试者的「热恋量表」分数都很高,这是一份用来测量感情强度的自评问卷。所有人都说,他们在走路时,85% 以上的时间都在想着拒绝他们的那个人。而且所有受试者都渴望抛弃他们的对象能够回头。

在脑部报偿系统中有好几个区域都发生反应。其中包括与强烈浪漫爱情有关的腹侧被盖区;与深刻依附感有关的腹侧苍白球;与肢体疼痛、焦虑与压力有关的岛叶和前扣带迴;以及与衡量得失,还有渴望、上瘾有关的伏隔核与眼窝额叶皮质(或前额叶皮质)。和我们这一节最相关的是,在这些脑部区域中的几处反应区,与渴望古柯碱和其他毒品有关连性。简单来说,正如我们的脑部电脑断层扫描数据显示,被情人抛弃的男女,还是疯狂爱着对方,而且也依恋着对方。他们的身心都感到痛苦。他们和滚轮里的老鼠一样,拚命反覆想着他们所失去的。他们渴望与拒绝自己的爱人復合,这就是成瘾。

(本文摘自《解构爱情》/猫头鹰出版 提供)

《解构爱情》/猫头鹰出版
《解构爱情》/猫头鹰出版
#渴望 #情人 #结合 #爱情 #上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