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别于两腿伸直的「箕座」和两脚「盘座」,我们经常在古装剧上,看见剧中人物多採「跪坐」姿势,将臀部置于两脚脚跟之上。事实上,在春秋战国时期,对于裤子的记载只有两个裤腿,裆并不缝合在一起,成了名副其实的「开裆裤」,因此人们在正式场合下,都是採跪坐姿势。
而当时是没有所谓的「裤子」,人们只穿裙子或裳,冬天时担心腿部受寒,才会在腿上分别套上套筒;那时的裤字写作「袴」,其由来可解释为「两股(大腿)各跨别也」,在古代是「胫衣也」,意即给小腿穿衣服,而不管大腿。
因此,在那个人人都穿「开裆裤」的时代,两腿伸直的箕座和盘腿坐姿都是极度不礼貌和不得体的行为,人们在正式场合都採跪坐姿势。真正的「连檔裤」则是游牧民族发明的,因为游牧民族多以骑马移动,要是穿开裆裤是不可行的;直到唐代,人们才渐渐穿上不开裆的裤子。
文章来源:今日头条
发表意见
中时新闻网对留言系统使用者发布的文字、图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权利。当使用者使用本网站留言服务时,表示已详细阅读并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规定:
违反上述规定者,中时新闻网有权删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锁帐号!请使用者在发言前,务必先阅读留言板规则,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