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在日常生活中或多或少都会拥有难以纾解的压力,有可能是因繁忙的工作而长期疲惫的上班族、家庭事业两头烧的职业妇女,亦或是需要24小时照顾看护亲人的照顾者,拥有英国牛津大学正念中心认証合格「正念认知治疗(MBCT)」的作者吴锡昌将透过《不累的生活》一书让读者了解正念纾压的好处,以及每个人都可以找到方法,舒缓自己压力与情绪。

【精选书摘】

念头触发情绪

是什么激发了情绪,做出衝动的反应呢?

情绪与反应之间有固定的模式,像是不悦的情绪,就是触及到内心的某个敏感想法或念头,这个想法和自己过去的不舒服经验有关。情绪经常是反射动作,如果没有觉察力训练,第一时间无法觉知,就会被带入下一个衝动行为。

因此,我们需要溯源,到底自己有哪些念头或想法会引起情绪,进而产生衝动行为,例如衝动购物、暴食、上瘾、生气、逃避、悲伤……,虽知不应如此,但还是衝动地做了呢?

潜意识的内在制约

行为的引发与某些特定的想法有关,它像触媒引发情绪的敏感地带,只要被撩起就会带起情绪,进而身体不由自己的反应动作。

慧君是上课的学员,她提到每天都要洗衣服的习惯,无论工作到多晚,都要亲手把自己和家人的衣服洗完,才能放心睡觉。在例假日,即使没有衣服需要洗,她也会把乾净的衣服放入水中再手洗一次,她觉得衣服暴露在不乾净的空气中就脏了。

这是很奇怪的习惯。我问她:「你喜欢洗衣服吗?或是有洁癖吗?」

她说:「我没有洁癖,也不特别喜欢洗衣服。」

为何慧君会有这样的习惯呢?这样的习惯就反射出内在制约。如果将习惯性的动作比喻成做事的标准作业流程,那么内在制约,就是放入流程的标准和规则。

为何慧君会有强迫性洗衣的惯性呢?

慧君说:「有一次,我明明很累了,仍坚持在三更半夜洗完衣服。我问自己为何不去休息?突然间,我的脑海浮现关于父亲的景象……」。

慧君的父亲是裁缝师,那是在大型成衣工厂尚未普及的年代,替人缝制衣服或西装的家庭工厂。因为缝制衣服需要剪裁版型,他通常会先用纸裁好,放在一块大桌面上,再把布平摊上去,小心奕奕地剪成所要的形状。

「我看到父亲跪在地上,用清水和抹布仔细清理地板和所有墙角缝隙的专注模样。地上的碎布、线头、纸片都被一一打扫乾净了,但他仍是不放过任何小细节。」

慧君那时只是刚学会走路的小孩,好奇地跟着爸爸在地上爬来爬去。她突然感觉到自己会这样坚持洗衣的习惯,就和爸爸坚持把工作场所打扫乾净一样。

我问慧君:「现在想到过去这段经验,你的感受是愉悦或是不悦呢?」

慧君回答:「不愉悦。我会为了孩子弄脏衣服而严厉地指责;为了先生脱掉袜子没翻到正面,直接丢入洗衣篮而吵过几次架。我已经四十多岁了,我不想一辈子受制于小女孩时的记忆。我明明不想做,却需要每天洗衣服才能感到放心,才觉得尽了责任。我感觉自己被限制住了。」

慧君接着说:「这种感觉也会成为指责别人的行为标准。当家人的生活习惯不能符合我的要求时,不知为何,脾气就会暴躁起来,觉得他们连这一点小事都不用心。」明明不想这样做,但却受制于念头,限制了自由的行为。

不愉快的感觉具有两个层次的伤害效果,如同把石头投入池塘,第一个伤害是石头画破池面的水波,第二个伤害是它所产生的连漪效果。慧君目前的不愉悦感受,以两支箭的影响来比喻:

第一支箭

孩时的情境就像投入心中的一颗石头,它使慧君从中体验强迫性的清扫,这是不悦产生的来源。

第二支箭

因为这样的经验,连漪效果被放大延伸,即使慧君长大成人了,转变成洗衣的强迫行为,以对家人的要求态度和惯性,回应事件来源的情绪反应。真正让慧君产生不悦的不是第一支箭本身,而是她如何看待打扫这件事,以及对它产生的强迫性反应。换言之,让慧君痛苦的并非孩时父亲的清扫习惯,而是残留下来的模糊印象造成强迫洗衣行为。

正念所扮演的角色不是去是追溯、探讨过去的事件如何修正,甚或企图去改变已有的创伤体验。正念介入不是去处理第一支箭所造成的影响,正念强调把过去的不愉悦情绪转变成此时、当下的感受,觉知到:

当下的我会产生怎样的念头和情绪?

与此同时,身体会如何地反应这个过去的事件?

正念把慧君的注意力带到当下,聚焦此时的身体觉察,因为当念头回到过去的源头时,她容易被卷入冲昏头的情绪感受,反而会引导念头进入反刍,再次回到不愉快的经验。

慧君可以从认知层面上理解到她曾受过的第一支箭,但不是企图去否定它,或想要改变它,而是接受它的原貌,看出这点也是很重要的。

心理学家荣格曾说:「潜意识如果没有进入意识,就会主导你的人生而成为

你的命运」(Until you make the unconscious conscious, it will direct your life and you will call it fate.) 。他将藏在内心的潜意识内容称之为情节,潜藏的情节会以一种反向的行为表达出来,投射内心的阴影。要将这种制约解除,唯有把潜意识的内容提升到表面意识的层次,就像阴影摊在阳光下而消失一样,这样所有的心理问题和创伤才有办法在认知的层面得到清理。

注意力的训练在觉察到念头产生时,会触及第一支箭的影像浮现与清晰化。

虽然正念是从处理「强迫洗衣」的第二支箭下手,但觉知当下出现的情绪时,念头就会把潜藏的意识带出。

回到当下最为关键的事,觉察的任务是去发现念头、认出情绪,以及身体反应这三者之间的连动。

(本文摘自《不累的生活:正念纾压,让照护更得心应手》/ 四块玉文创)

(《不累的生活:正念纾压,让照护更得心应手》/ 四块玉文创)
(《不累的生活:正念纾压,让照护更得心应手》/ 四块玉文创)
#话题 #中时电子报 #正念 #照顾 #书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