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共学活动设计、探索自我、接触大自然等学习内容,让孩子在生活里培养素质与创造力;作者更不藏私分享许多学团运作资讯,如学团费用与师资,亲、师、生三方如何沟通、获得平衡,提供家长一个崭新的课后学习选择。

【精彩书摘】

万事起头难。虽然我把安亲共学视为孩子最理想的课后安排,但是得无中生有弄出个共学团来,一开始我还真不知道要怎么着手进行。还好当时有幼儿园的家长介绍了专门协助组织学团的「雅德赛思协会」,上网Google相关资讯后直接打了电话去谘询,接电话的黄理事长很「阿莎力」,说可以直接来帮我办个说明会,这让我在初期一切混沌当中,有了明确的第一步。

积极邀请家长来说明会

记得是在Y上小学那一年的二月,不管是在孩子的幼儿园、参加教会聚会或是透过脸书发私讯,只要让我有机会接触到学区内孩子也一样届龄要上小学的家长,我都尽量不错过地广发邀请,想把他们找来一起听听共学团的说明会。

现在回头想想,那时候的我其实也搞不清楚学团到底要做甚么、要怎么做,居然还能说动那些家长愿意来捧场,实在是感动也感谢!也还好当时自己抱持着不愿错失任何潜在学伴的心态,散打林中鸟,才因此拉高找到学伴的机率,成功成团!

成为支持彼此的团体

在这四年多的时间,我们学团几乎每个学期都有招生压力,虽然每次参加学校园游会、体育表演会,碰到其他家长时,我总会趁着閒聊间顺便介绍一下共学团,但触及率非常有限,还好现在各种网路社群连结,让我不用办说明会,就有机会接触到其他相见不相识的家长。我曾经透过「雅德赛思协会」提供的通讯录,联络上也正想要找共学团的家长,也尝试过在孩子所属班级的家长群组中发出招生讯息,甚至在共学相关的脸书社团发文徵学伴,几次下来,虽然也碰上些进团没几周就退出的过路学伴,但最后还是幸运地找到了好几个理念相通的学伴家庭。因着孩子让我们几个家庭有了连结,也成为彼此在教养路上的好伙伴。

我后来才发现,共学团不只是让孩子们能够有同伴一起学习成长,对家长们来说,也自然形成了很有温度的支持性团体,在照顾孩子上,只要有需要,随时都能找到支援家庭出手帮忙。

我们常常感嘆现代生活,人与人之间的连结互动淡薄,让父母在照顾孩子时也常觉得无力孤单。在我当了妈妈之后,每每奔波忙碌之际,就很羡慕过去像眷村那样的社区支持网,很意外的,我们几个家庭在共学团里居然也自然发展出了这样的支持网。因为共学团,让我在教养孩子的路上有伴不孤单,在人际淡漠的大都会里,这真的让我很有幸福感。

(本文摘自 《共学,共好:夏嘉璐的亲师协力教养主张》/四块玉文创出版)

【作者简介】

夏嘉璐

自2003年投入新闻工作,多次参与国内外重大新闻事件採访,也曾主持旅游行脚、政治评论、人物访谈、议题探讨等类型节目,现为TVBS晚间新闻主播、好消息「真情部落格」节目主持人,也担任论坛、大型活动主持人,因为是三个孩子的妈妈,对教育议题特别关注。

黄于瑄

1992年生,宜兰人。大学念美术,擅长从混乱中找本质,对小孩比对大人有耐心,喜欢跟小孩一起工作、研究玩具、不看食谱直觉式做点心、手缝衣、捡自然素材创作、玩墨汁等等,以开放的态度接纳小孩所有的可能,就如同艺术滋养我一样,没有对错、好坏的价值判断,我看见自己,看见每个孩子的需要。

《共学,共好:夏嘉璐的亲师协力教养主张》/四块玉文创出版
《共学,共好:夏嘉璐的亲师协力教养主张》/四块玉文创出版
#夏嘉璐 #共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