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渔业三不五时和滥捕枯竭的印象相连结,对海洋友善的定置渔业就更显价值。定置网是在海中定点设置渔网,依照鱼类习性围起犹如迷宫般易进难出的空间,在鱼群因为涨退潮(台湾西部)或洋流(台湾东部)游进网内后再前往捕捞的捉鱼方式。
新竹香山的海山渔港近海,是台湾西部唯三的定置渔场所在之一,也是西部最北边的定置渔场。这里不只有从传统网具延伸进化的「双头单层落网定置网」,在明发定置渔场内还有震撼视觉效果远近驰名的「鱼瀑布」可以观赏,以及最新鲜的第一手鱼虾可以带回家尝鲜。让我们跟着渔场主人郑明发,从他波涛起伏的人生,看看这坐落在香山一角的定置渔业。
依海流与鱼虾本性设陷阱,愿者入网,是定置渔场精髓!
海洋,是最保鲜的冰箱。
新竹市的两个定置渔场|
明发定置渔场:新竹市香山区海山港路22-1号 03-5373452
金吉利定置渔场:新竹市香山区那鲁湾街1号 0911-255966
「不要叫我老板,叫我发哥!」坐在明发定置渔场办公室内,郑明发笑容爽朗、声若洪钟,五十三年次的他,常常自我介绍今年才二十七岁,这话可不是乱说,虽然生理年龄算起来是五十五岁,但他心理年龄就是这么年轻,因为他的人生从来到新竹香山才开始,「在此之前,是一片空白!」
郑明发的老家在苗栗竹南,渔业与大海陪伴他活了半世纪。他记得阿公牵罟捕鱼,在铁路局上班开货车的爸爸轮三班,下班后就去海边帮忙,他是家里的么儿,上面还有两个哥哥、三个姐姐,自己跟着家人到海边也帮不上忙,但好玩学着别人的动作拉拉鱼网成了珍贵的童年回忆。
但父亲在他国小四年级那年过世了,他是老么,全家人都疼,生命却少了父亲的角色,上了国中后开始出现让家人头痛的行为,大他十岁、已经在基隆海洋学院读书的大哥决定,让郑明发转学至基隆,兄弟两人一起生活。
讨海去,先上了远洋鳕鱼船
离开了老家,郑明发很尊重哥哥的安排与建议,国中毕业后,报考基隆海事(今基隆高级海事职业学校)渔捞科,虽然只是职业学校,但若参加学校技艺竞赛前三名,可以保送海洋学院(今台北海洋科技大学)。「可惜比赛我只拿到第四名,但是还有一个机会,当时高雄海专(今高雄海洋科技大学)成立了二专航海科,需要一年海上工作经验才可以报考,所以我就上远洋大单拖渔船,到美国阿拉斯加抓鳕鱼工作啦!」郑明发回忆。
那是民国七十年左右,台湾经济衝刺中,人口也持续成长,远洋渔船、商船提供的「跑船」工作,提供了许多青年一个寻梦与赚钱的机会,郑明发也是其中一人,在那个年代月薪一万六千元,是很不错的收入呢!但在异乡的一年十个月又十八天,却成了他人生最苦的一段日子。
「我们的渔船停在美国安哥拉治的港口加油、补给,船上几位同房的台湾人,除了工作以外,就是待在一个小房间,不管是愉快或是起口角,转身又看到对方,生活单调、无聊。」也因此,当渔船宣布回航,儘管当地结识的美国女性友人劝他留下发展,他还是无法压抑思乡的情绪与亢奋心情,在船上一天一天倒数着回到基隆港的日子,他说:「如果年纪再大一点,我可能会考虑到绿卡、收入,但那个时候什么都不管,连船上大厨煮好的餐也扔到大海,一想到快回家了,哪还吃得下饭?」
心与网,一起定在香山
待船一靠港,郑明发立刻离职,顺利考上高雄海专航海科二专,毕业后至海军服役。等他退伍时,大哥也已经从基隆转至高雄海专任教,专门研究定置鱼网,他成了大哥最得力的助理,开始至全国各地定置渔场进行访调,每次一待就是一星期,轮到香山地区的定置渔场调查时,渔场股东看他做事认真,提议他入股,待在渔场工作,这里恰好离竹南老家不远,可兼顾独居在老家的母亲,郑明发点头同意了。
股东让他入股,唯一的条件就是郑明发必须出海工作。年轻的郑明发很肯拼拼看,每天清晨看潮汐出海捞鱼,中午跟着股东在省道旁叫卖刚上岸的鲜鱼,傍晚整理剩下的渔获后,亲自开车送到北部鱼市。
「我一人做了三份工作,虽然累,但年轻嘛,还是撑下去。出门的时候孩子在睡,回家时孩子又睡了,老婆说我把家里当成旅馆。而且做这么累,薪水也只从两万一升到两万七,当其他员工加薪的时候,公司以不赚钱为理由,让有股东身分的我不能加薪。」郑明发当时会怨叹,也不可能不抱怨,但时过境迁,他反而深深感谢股东当年给自己的磨练,让他累积了海上、现场销售、通路往来的经验与实力。
乎人请变成做头家,每道工都信手拈来
而且戏棚下站久了,他真的等到成为渔场主人的机会了!十二年前,身心疲惫又得不到合理待遇的郑明发,终于向股东提离职,没有渔场实务经验的股东决定开价三千五百万,把渔场卖给别人,郑明发想了想,实在舍不得如同自己孩子般天天照顾的渔场,向股东提议不如由他自己买下来。
股东同意了,降价两百万,但对郑明发来说还是一笔天文数字,他跑到每天出海前都会去烧香拜拜的妈祖庙掷筊,妈祖婆给了一个圣筊,郑明发夫妻开始四处筹钱的日子。他至今记得,要付最后一笔款项那天,股东就像以前他每天报告渔获时会泡一杯茶招呼他一样,也为他泡了一杯茶,对他说:「阿发,你是井底之蛙,不知道外面的世界变得怎样了。」
郑明发知道,股东是觉得他傻,买下了一个不赚钱的渔场,却不知道就算他每天只是卖鱼、送鱼,也已经不是十九年前刚来香山的那个不经世事的小伙子了。
「台湾定置渔场,从基层开始做起到当老板,应该只有郑明发。」郑明发信心满满地说,东海岸渔场多是世袭,聘渔工出海,渔场老板只负责岸上管理;西海岸渔场不多,但接手的第二代也不一定那么勤勉、积极。相较之下,他有多年累积的实力,就算是坐在办公室里看着渔船上的监视器萤幕,他也知道渔工手上正在忙什么,下一步又打算做哪些工作。
唯一让他紧张的是,以前的股东以营收不佳为理由,反对维修补强渔场,东省西省的结果,是让海上、岸上的人都提心吊胆。「每年九月东北季风起,我们就说吹九降风了,到隔年六月结束渔期,是渔民要拼的『大月』。因为风平浪静时,渔民只能抓到上层的廉价鱼,风起时海象紊乱,就是底层大鱼带来财富的时候。」郑明发说。
想乘风发浪财,还有颱风这一关
所以郑明发一接手渔场,第一件事就是强化定置鱼网,慢慢补齐设备,但要花钱就要先靠抓鱼赚钱,以前渔场一天出海一次,他掌握六个小时涨潮、六小时退潮的节奏,硬是一天出海两次。遇到颱风来袭前夕,他舍不得收网,想着再拼一下、再拼一下!结果一夜过后,两组鱼网被吹得歪七扭八,全都报废,上千多万的投资就沉入大海了,他现在想起来,还是忍不住咬牙切齿,「一个颱风柯罗莎(二〇〇七年)、一个是颱风杜鹃(二〇一五年),都是我一生的痛!」
连渔场都坏了,郑明发这次真的趴下去了,房子已经抵押借款,他只好向亲友借钱,借到大家都说:「阿发,你别再来了。」夫妻俩看尽人情冷暖,除了还没有下跪求人,头已经低到不能再低。
但郑明发大概是没学过怎么怨天尤人,落魄时努力、成功时谦虚,让天公伯又疼一次憨人。十二年后的今天,明发定置渔场已经从最初接手的两组鱼网扩充至六组,而且设备基础稳固,一般定置鱼网固定的石头包约三至五吨,但他的石头包有八至十吨,这样单条鱼网连着石头包要价两万六,而一个定置网就需要四百五十粒石头包。
东西岸网大不同, 追求永续也是目标
目前全国有六十二个定置渔场,东海岸从宜兰头城至台东三仙台间有五十七个,屏东一个、苗栗两个、新竹两个,明发定置渔场就是位于西海岸最北处的渔场。而东西海岸因为地形与潮流的差异,东海岸採单边定置网,出海时间弹性大;西海岸则採双头单层落网定置网,每天把握涨潮时间出海捞鱼。
和其他渔业方式主动捕捞或是箱网喂养圈鱼不同,定置网是靠潮流让鱼主动游入网口,鱼群进入「运动场」后会洄游绕圈,再从「楼梯」游入两侧落网。根据学者估算,这样的渔捞方式约可留下四成的鱼在网内;而且固定鱼网的石头包会成为人工鱼礁,增加鱼群栖息地。再加上郑明发特地把鱼网网目从一至一点五吋,扩大至两吋,都是他认为定置鱼网更能达到永续渔业的原因。
不过这样的捕捞方式虽然对海洋友善,但占地范围大,以明发的鱼网来说,长宽达一公里、前后深度则有一点五公里,其他渔船经过必须绕行,让不少渔民反对定置鱼网的设置,「要申请定置渔业权执照,在提出公告的一个月内,只要有任何一名渔民提出异议就不能成立。因为影响区域太大了。」也因此目前核发执照的渔场,即便无法父传子,也会试着易主或是找人经营,不愿轻易放弃执照。
百年前从日本传来台湾的定置渔场,现在在日本已设置上万组,因为渔船作业时间固定、生态保育,又能保证渔获新鲜,同时还可结合观光发展。台湾现在也越来越重视这种被动式、可让渔源生生不息的渔捞法,新竹市政府特地在「香山走透透」活动中,将明发定置渔场列为其中一站,郑明发也乐于配合,「推广定置渔场是我毕生的志业!」就算子女无意接手,他也会等待有缘人出现,好传授毕生所学与经验。
对鱼对人都要善良,才有新鲜好渔获
女儿曾经问他:「爸爸,哪有可能一个人做一件事三十几年都不会腻?你不会想跳槽吗?」他笑着回答:「我是欢喜做、甘愿受。」直到现在,每年渔期刚开始时,郑明发还是会出海做事,为了让聘雇的十七名印尼移工心向渔场,他把原本大通舖的房间隔间、不让移工吃隔餐饭、按年资加薪、轮班放假、超过工作时数可领加班费,就是希望移工和他一样,把渔场当成自己的家。
长期的捕鱼经验也让他察觉,这十多年来渔获量或许没有明显减少,但捕捞的鱼种不再四季分明,而且海漂垃圾有时比鱼还多!所以来明发渔场买鱼,一个塑胶袋要五元、一个保丽龙箱一百元,他不是要赚钱,而是要大家以实际行动保护海洋。
算起来,郑明发超过一半的人生都在定置渔场度过,他深知「靠渔吃饭」必须天时(气候)、地利(环境),还要人和,否则几座目标显着的定置渔网立于海中,任何一位渔民只要拿把小刀轻轻划过绳索,就能造成严重损害。
但一切的努力,终归是为了鱼——将最新鲜的鱼送到消费者手上。爱惜渔获的他,改变以往路边卖鱼的作法,订制了白铁平台,推出「定时抢鱼」,每月公告价目表、每天公告渔船卸货时间、公斤计价,无论鱼贩、餐厅採购、一般民眾都可以取篮子来卡位买鱼,当起重机吊起箱内渔网,运至铁台上方,随着郑明发发号命令,几百斤海鱼立刻倾泻而下,眾人手起鱼入篮,整套流程鲜鱼不落地,郑明发对此引以为豪,他欢迎大家来明发「抢鱼」,品嚐第一手海鱼的鲜美滋味,「吃一次、两次、三次,然后我保证你回不去了!」
(本文摘自 《IN新竹001期》)
发表意见
中时新闻网对留言系统使用者发布的文字、图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权利。当使用者使用本网站留言服务时,表示已详细阅读并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规定:
违反上述规定者,中时新闻网有权删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锁帐号!请使用者在发言前,务必先阅读留言板规则,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