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个人经验与各式案例出发,临床心理谘商师艾莲・卡斯凯特以温柔而机智的口吻探讨心理学、社会学、法律、精神、道德和商业利益交叉的复杂地带,亦写下现实与虚拟中面临意外、困境和生死的动人故事。本书为这个紧密连结的网路世代提供了面对死亡的崭新思考。

【精彩书摘】

「数位资产」的概念尚处于婴儿阶段,也几乎是全球每一位遗产规划师、遗嘱认证律师和遗嘱执行人难以摆脱的障碍;就算是已尽力跟上数位时代的佼佼者,亦为之苦恼。传统法律一套用在数位平台上,就显得绑手绑脚,宛如笨重的铁炼铅球,将大伙儿直直往下拽。以英国来说,验证某物是否属于可透过遗嘱执行的「资产或遗产」通常具备两道关卡:其一,该物是否具有实体(有形)?其二,是否具有价值?数位移民对「资产」或「遗产」的观念大多如此,琼安.贝克韦尔(Joan Bakewell)也不例外。我在贝克韦尔夫人主持的广播节目中首度接触这位工党出身的男爵夫人、记者兼资深节目主持人。她曾经在BBC 节目现场对专家小组这么说:「我必须请各位解释一下『数位资产』这个题目到底有多重要。我是老一代的人,我对『资产』的定义,就是家俱呀、书呀、相片呀,这类摸得到的东西。但此刻,我们讨论的一切都在网路空间里呀。」片刻之后,她又加码提出第二道试验:琼安夫人使用脸书,甚至也有推特帐号,不过,对于她存放在这两座平台上的资料或素材,夫人认为并不属于有价资产;「我倒是有点希望这些资料会自动消失呢。」她表示。「那些东西当真属于我这个世代吗?⋯就我所知, 『资产』代表『价值』。」

我明白她有多怀疑数位资产的「价值」,因为制作人已先一步告诉我,琼安夫人起初压根不信「数位遗产」这个主题能撑完四十五分钟;然而事后证明,仅仅四十五分钟,根本不够让詹姆斯.诺里斯(James Norris)─ 英国「数位遗产协会」(Digital Legacy Association) 创始人─ 详尽且完整列出所有数位遗产。为求简单扼要,诺里斯将数位资产分成两大类:第一类主要是具有金融价值的数位资料。对于这类资料,我们握有的可能只是使用权利,而非完整持有─ 譬如:透过第三方平台购得的电子书、音乐或影片「使用权」;随着使用者亡故,这份权利也约满失效。另一方面,原创文稿、谱写乐曲、艺术及摄影影像等等以数位方式储存或发行的智慧财产,其所有权较为明确,也更适用于相关法规。换言之,除非各位在遗嘱中另有指示,否则这些数位遗产的控制权,将全数转移给你最近的亲属或继承人。听起来还满简单的,是吧?

不过,若是再深入探讨前述两大范畴,你很快就会发现,这一切宛如迷宫,教人摸不着头绪。诺里斯好像还想把情况搞得更复杂,因为在他指称的另一类数位资产中,竟然涵盖「涉及情感、属于个人或私人」的资料。就个人经验而言,这些资料有价值,亦可触及,但若从现有法律考量,它们并不属于资产。

(本文摘自 《如何在网路时代好好说再见:从直播告别式到管理数位遗产(书末附关于数位后事的十条建议)》/猫头鹰出版)

【作者简介】

艾莲・卡斯凯特 Elaine Kasket

现任职伦敦摄政大学专任讲师。同时也是临床心理谘商师、数位遗产协会哀悼组组长、英国高等教育学会资深会员。研究专长为接纳与承诺疗法、网路心理学。

《如何在网路时代好好说再见:从直播告别式到管理数位遗产 (书末附关于数位后事的十条建议)》/猫头鹰出版
《如何在网路时代好好说再见:从直播告别式到管理数位遗产 (书末附关于数位后事的十条建议)》/猫头鹰出版
#数位遗产 #网路 #资产 #价值 #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