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德鲁.哈蓝(Andrew Hallam)是加拿大人,这几年搬去新加坡,在当地美国国际学校担任高中英文老师。他没有富爸爸,也不是学商科的,但懂得理财,拥有百万美元以上的财富。

他15岁开始,想穿新衣服就得自己存钱买,16岁就用在超市打工的钱买下第一辆车,19岁开始投资,大学时就自力更生,将70%的薪水用来还清助学贷款,第六年更买下一块土地……。

为什么一个勉强算是中等收入的高中老师,能够用如此快的速度累积财富?

【精彩书摘】

2005年,我与一对担任教职的夫妇汤姆和茱莉共进晚餐时,谈到存钱的话题。他们希望知道自己应该为退休生活存多少钱。公立学校的教师可以靠退休金过活,但他们和我一样是私立学校的教师,必须自己筹措退休生活费用。

我提出一个最低金额,这个数字是他们目前每个月存款的两倍。茱莉认为可以达成,但是汤姆认为根本办不到。于是,我请他们做以下两件事:

1. 连续三个月写下把钱花在哪里,包括饮食、贷款、汽车油钱,以及健康保险等。

2. 三个月后,算出每个月的生活成本是多少。

后来,我们再次共进晚餐时,这对夫妇告诉我,过去三个月的纪录让他们大感震惊。茱莉很惊讶自己竟然花这么多钱在外食、衣服及咖啡这些事物上。汤姆则讶异自己和朋友打高尔夫球时,竟然花那么多钱喝啤酒。

在这三个月里,他们每天晚上从皮夹中掏出各种收据,写下每一笔花费,于是意识到自己是多么浪费而为之惊醒。就如同汤姆所说:「我知道在每天结束时必须写下买了什么,这是一种负责任、衡量自己消费的方式,因此开销开始减少。」

理财有效率的家庭知道他们每个月的生活成本,而记录所有的花费,这通常会导致两件事情。首先,了解每个月的开销,便能够掌握可用于投资的金额。另外,大多数的人会对自己的消费行为负责,于是减少浪费。

接下来,要确实掌握每个月的平均收入。将每个月收入扣除平均生活费之后,就能知道每个月可用于投资的金额。不要到月底才将这笔钱用于投资,相反的,应该一领到钱就将资金自动转帐到已选定的投资项目中。如果不这样做,月底便没有钱去落实预定的理财计画(只要晚上多吃外食就会超支)。

我妻子在结婚之前,总是到了月底或年底时,才将剩下来的钱拿去投资。在她改变做法,一领到薪水便将钱自动转帐到投资帐户之后,她发现投资金额是以前的两倍。

我的朋友汤姆与茱莉也有同样的体认。一年后,他们的投资金额成长一倍。两年后,他们已经拥有原始投入金额的三倍。两人的说法一模一样:「以前不知道钱都跑到哪里去了。现在,我们不觉得生活和三年前有什么不同,但是投资帐户里的金额不会骗人,足足多了三倍。」

一阵子之后,你可能不需要记下每一笔花费,便自然养成健康的消费模式,于是自动转到投资帐户的钱将不断增加。

另一个诀窍是,一般来说,薪水应该会随着时间而有所增加。如果今年薪水增加1,000美元,那么至少要将一半放进你的投资帐户,而剩下的钱则可以放入另一个独立帐户,以备不时之需。如此一来,你的加薪将具有双倍效用。

(本文摘自《我用死薪水轻松理财赚千万》/大是文化出版)

【作者简介】

安德鲁.哈蓝(Andrew Hallam)

美国股市三位传奇专家联合推荐的「素人投资家」

一位高中老师,任教于新加坡的美国国际学校,以教师的薪水打造出千万财富。

他教授英文,2002年开始撰写关于个人理财的文章,其中有两篇文章获得加拿大国家出版奖的理财类决选提名。作品刊登于《加拿大商业杂志》(Canadian Business)、《环球邮报》(The Globe and Mail)、《财识》(MoneySense)、《时报》(L'Actualite)及《读者文摘》(Reader's Digest)。

2006年开始举办投资研习会,告诉人们如何轻易打败理财顾问所提供的投资报酬率。他的九个理财投资法则,不仅受到《环球邮报》报导,而且登上《华尔街日报》。目前他还在学校教授个人理财。

【译者简介】

丁惠民

中兴大学企管系毕。曾任职于明碁电脑(已更名为佳世达科技)、《工商时报》,现为专业文字工作者。译有《不买飙股,年均获利40%》、《大哉问时代》、《让你成功的,永远是B计画》等书(以上皆为大是文化出版)。

《我用死薪水轻松理财赚千万》/大是文化出版
《我用死薪水轻松理财赚千万》/大是文化出版
#理财 #投资 #薪水 #记帐 #浪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