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纪中国:近代中国百年图像史

着名史学家史景迁与金安平首度合作撰书

英文版出版逾二十年后,中文版首度面世

《世纪中国》精选了三百张以上珍贵而富故事性的照片,述说1894-1996中国百年歷史。这些照片选自中国、台湾与西方的檔案馆、图书馆和私人收藏,许多是之前从未见过的。这些歷史照片像是时光机,带领我们「亲眼」见证许多在此之前只存在于史书字里行间的歷史事件:从晚清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期间乡间农民与权势阶层菁英的生活、西方殖民强权在华设立「租界」的富丽堂皇与骯脏污秽──这些「租界」是专供欧洲人在华居住的城市。透过书中珍贵罕见的照片,我们见证了庚子义和拳乱、南京大屠杀、大跃进和文化大革命。

【精彩书摘】

1924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印度诗人泰戈尔(Rabindranath Tagore)访华时,林徽音担任翻译(照片右侧是曾向林求婚不成的诗人徐志摩,他也一同担任口语传译)(图/左岸文化提供)
1924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印度诗人泰戈尔(Rabindranath Tagore)访华时,林徽音担任翻译(照片右侧是曾向林求婚不成的诗人徐志摩,他也一同担任口语传译)(图/左岸文化提供)

晚清维新派健将梁启超的儿子和媳妇经歷的人生道路,可以作为我们观察的良好指标,看看中国发生的各项变化如何对一个家庭及其对革命浪潮下的代表人物。最终他对政治幻灭,更因为曾与袁世凯、段祺瑞有过共事经歷而感到挫折沮丧。然而梁仍然持续撰写歷史和政治方面的论着,并教授中国传统经典及其价值。他的儿女全都接受非常扎实的传统经典教育,但同时也全方位地学习各种现代课程科目。梁氏鼓励子女到海外留学,可是他却为儿子梁思成谈了下一门亲事,对方是他多年老友的女儿林徽音。梁坚持这对新人在返国成婚之前,先一起到美国宾州大学(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学习建筑,以开启他们的人生事业。这个立意新颖的计画给这对年轻夫妻带来沉重的情感压力。当时美国的性别歧视使林徽音无法选到自己想上的课程,她只好转而选修艺术,不过最后夫妻二人都圆满完成学业。

1925年林徽音与梁思成结婚时所摄,林身上所穿风格强烈的凤袍,还有头上戴着的霞冠,都是她亲手设计的。(图/左岸文化提供)
1925年林徽音与梁思成结婚时所摄,林身上所穿风格强烈的凤袍,还有头上戴着的霞冠,都是她亲手设计的。(图/左岸文化提供)

回到北京完婚以后,这对夫妇在家里办了一个谈话沙龙,邀请各方才俊参加。同时,他们开始制定计画,要保存中国伟大的建筑遗产。夫妇俩接着一连做了多次大胆深入中国内地的田野调查旅行,不但将自己的研究计画付诸实现,也将数十座壮观的古建筑和寺庙标明位置、拍照存证,并绘制出精确的建筑图。他们的沙龙里,有位富有新思想的诗人徐志摩,几年以来曾向林徽音求爱但一直未获青睐,最后悲剧性地死于一场飞机失事意外。徐志摩与元配张幼仪离婚后再娶。张幼仪有两位兄长,一位是中国杰出的银行家张嘉璈,另一位则是当

林徽音与丈夫和友人出游时所摄。(图/左岸文化提供)
林徽音与丈夫和友人出游时所摄。(图/左岸文化提供)

时最顶尖知名的青年哲学思想家张君劢。是以,处在军阀当政、国会腐败、反共整肃以及国民党言论审查所造成的乱世之中,知识份子的亲和力与影响力所及的圈子仍然得以扩展,并且昌盛繁荣。

林徽音与公公梁启超、大姑一同游长城(图/左岸文化提供)
林徽音与公公梁启超、大姑一同游长城(图/左岸文化提供)
林和丈夫在1930年代多次实地研究与记录中国最古老的建筑宝藏时所摄。(图/左岸文化提供)
林和丈夫在1930年代多次实地研究与记录中国最古老的建筑宝藏时所摄。(图/左岸文化提供)

(本文摘自《世纪中国》/左岸文化)

【作者简介】

史景迁(Jonathan D. Spence)

1936年出生于英国,是国际知名的中国近现代史专家,自1965年于美国耶鲁大学歷史系任教,2008年退休。着作极丰,包括《追寻现代中国》、《雍正王朝之大义觉迷》、《太平天国》、《改变中国》、《康熙》、《天安门》、《曹寅与康熙》、《胡若望的疑问》(以上由时报文化出版)、《大汗之国:西方眼中的中国》(商务)、《妇人王氏之死》(麦田)、《利玛窦的记忆宫殿》(麦田)等。

金安平(Annping Chin)

史景迁的妻子,史学家金毓黻的孙女,1950年出生于台南市,1962年随家人移居美国,在哥伦比亚大学取得博士学位,专攻中国思想史,也在耶鲁大学开设思想与文化史课程。着有《合肥四姊妹》等。

《世纪中国》/左岸文化
《世纪中国》/左岸文化
#世纪中国 #史景迁 #金安平 #张幼仪 #晚清维新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