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园里的保育员,能够近距离照顾动物,让人看得非常羡慕,但他们的工作里,其实也暗藏着危险。臺北市立动物园里热带雨林室内馆(穿山甲馆Pangolin Dome)的保育员,会穿上潜水衣进入鱼池,进行例行性清洁与照养,但由于池中的象鱼等体型较大,不小心就可能惊吓到鱼,产生瞬间扭动身躯的力道,足以打断人类骨头。
前年才开放的热带雨林室内馆,馆内不只有鸟类与哺乳动物,还有许多鱼类,其中有淡水鱼里体型数一数二大的象鱼、亚洲体型最大的鲤科鱼类穗鬚原鲤、到体型上下扁平的魟鱼、或侧面扁平的银带,儘管牠们形态、食性、甚至原产地都不一样的,但都来自于热带地区的淡水生态系。
而热带雨林室内馆属于半开放空间,为了妥善照顾热带鱼种,动物园还特别设计加温及过滤系统,让水温维持在28℃左右,在寒冷冬季常会看到水池表面冒出缕缕白烟,不过大量水体光靠自动化维生系统并不够,还有许多地方无法清洁到,因此保育员必须潜入水照顾鱼群,及每两天进行水下环境清洁。
象鱼池里不只有各类鱼种,还有许多藻类与微生物,在户外阳光的照射下,藻类生长便会非常迅速,而鱼池景观隧道内透明压克力上,也容易成为藻类附着生长的地方,为了让游客可以清楚观赏水下生态,因此保育员就需定期入池清理,即使水温维持在28℃左右,但在寒冬背潜水装备活动,仍是非常不容易的事情。
而下水后也潜藏危险,除了一般潜水时可能会遇到的溺水、抽筋等,由于象鱼池里有各种鱼类,保育员潜水时必须非常小心,例如体型庞大的象鱼、鱼鳞坚硬,假若不小心惊扰到牠们,象鱼瞬间扭动身躯所产生的力道,大到足以打断人类的骨头,所幸象鱼如今非常习惯保育员在四周活动。
再者就是魟鱼,牠们栖息于水域底层,尾部的棘刺具有毒腺,能够轻易刺穿保育员所穿的蛙鞋及防寒衣,因此负责统筹水下作业的保育员,必须非常注意,尤其在进行底层作业时,时时刻刻都要注意脚边情况,并预留适当的空间,避免因太靠近而刺激到魟鱼,导致意外被攻击。
发表意见
中时新闻网对留言系统使用者发布的文字、图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权利。当使用者使用本网站留言服务时,表示已详细阅读并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规定:
违反上述规定者,中时新闻网有权删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锁帐号!请使用者在发言前,务必先阅读留言板规则,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