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为何能轻易在人群中认出家人或朋友的面孔?

如此理所当然的行为,其运作机制却是科学界的重大奥秘之一!

从视觉到人工智慧,揭开人脑与电脑的「看见」之谜

几乎大脑所有的行为,都与视觉息息相关,当我们了解视觉形成的原理,不仅能够明白「看见」代表的意义,更能一窥大脑运作的堂奥。哈佛大学神经科学教授理查.马斯兰藉由解析眼睛的内在组成与行为,解答了关于大脑处理资讯的关键问题:即人类如何感知、学习和记忆资讯。

视觉神经细胞是高度特化、细致而多元的神经细胞,一条视神经中约包含百万根神经纤维,也因此「视觉的形成机制」一直是科学界亟欲解开的谜题。《眼见为凭:从眼睛到大脑,从感知到思考,探索「看见」的奥秘》分为三部分,理查.马斯兰带领读者从第一部「视觉的开始」出发,解说光线进入视网膜时发生的各项细节、介绍视网膜与视神经上功能不同的细胞及其机制;第二部分进一步阐述这些神经细胞如何各司其职接收讯息,并将其转化为知觉的复杂神经网络,让我们对日常生活中几乎不会意识到的「看见」,有了全新的认识,更将内容扩及电脑,阐述其如何藉由机器学习发展人工智慧;第三部分则尝试讨论知觉与思想,当电脑学会「看」,是否表示它有了自己的思想?电脑真能取代人脑吗?或者还需要发展更多技巧?都在本书中有独到的解析。

理查.马斯兰以风趣生动的口吻讲述看似枯燥的理论机制,并广纳各种观点;行文之间更不时点缀以合作过的杰出学者,以及在漫长研究过程中发生的大小事。透过深入浅出的笔触,让那些在实验室里度过的晨昏跃然纸上,带领读者一同参与这趟伟大的解谜之旅。

【精彩书摘】

有视力的电脑

现在最佳的脸部辨识电脑其实表现得非常棒,几乎和人类一样好,不过体积比人脑大太多了,而且需要消耗许多能量。我将说明两类南辕北辙的方式。其中一类以规则为基础,也就是说这个方法会严格遵守一连串特殊的分析步骤。大部分的人想到的会是这种,举例来说,我在这一章开头提到的那位坚持己见的航太工程师便是。为了方便说明,我把以规则为基础的称为「蠢方法」(dumb method),不过这一类中有些方法一点都不蠢。

第二类方式利用机器学习,模仿脑的运作,现在看来会是将来的主流,让隐私权拥护者恐惧的也是这类方式。我们把这类人工智慧方式称为「巧方法」(smart method)。我的描述将会集中在后者,主要是因为这些方法类似于神经元的行为,而我认为神经元是灵巧的。目前人工智慧法是脸部辨识的主流。

脸部辨识演算法中包括了数个任务:首先要认出有一张脸存在,然后分辨那是谁的脸。为了好玩,我们看看一个利用机器学习的脸部辨识演算法,这是由商业数学软体MATLAB所提供的案例,值得你花一些时间瞧瞧,因为许多感知器也是以同样的方式运作。一开始那些让脸部纳入标准座标的步骤,和以规则为基础的演算法相同,前面已经说明过,接下来的步骤是:

把大批大批清理好的脸部影像(正面、光照均匀)输入到多层级的神经网络,训练神经网络为这些脸孔标上迪克、珍、比尔等名字的标籤。这是教导机器的步骤,对于输入到机器的影像,你得告诉神经网络说:「这张是比尔。」或「这张不是比尔。」

神经网路就如同其他感知器那样採用反向传播,调整各个连结的加权。当教师说「这张是比尔」时,最活跃的突触会受到加强。唯一的差异在于计算能力强的系统会用到一整迭感知器,也就是人工智慧机器中那些隐藏层。反向传播会逆着影响每个隐藏层,直到输入层。

现在这个神经网络已经过训练,我们可以测试一下:找张比尔的影像输入神经网络,如果这个影像和用来训练用的影像够相似,其中一个决策器便接收到了很强的输入,因为它的突触之前受到比尔脸部各方位的影像而强化了。

神经网络很大,而且见过了很多张脸,现在变得很灵巧,能够在光照亮度不同的状况下辨识出比尔脸孔的各个角度,不论他穿的是白衬衫或是红T恤。在实际状况中,用来训练脸部辨识神经网络的资料库非常庞大。在以往使用的是汽车驾照的檔案资料,其中含有数百万个已知身分的脸部影像。

很有趣的是,实际上我们并不知道神经网络如何区分出比尔。皮肤的顏色?脸部高度和宽度之间的比例?直鼻或是鹰勾鼻?酒窝?青春痘留下的伤痕?还是以上全部?这些都在隐藏层中,都位于数不尽的连结里。

(本文摘自《眼见为凭》/时报出版)

【作者简介】

理查.马斯兰(Richard Masland, 1942-2019)

哈佛医学院科甘杰出眼科学教授(David Glendenning Cogan Distinguished Professor of Ophthalmology)与神经科学教授。曾担任世上最大视觉研究机构麻州眼耳医院(Massachusetts Eye and Ear Infirmary)研究主任多年。二十多年来担任哈佛医学园神经科学课程的主要教师,并因此得到两座教师奖。他是美国科学促进会(AAAS)成员、前霍华德.休斯医学研究所(Howard Hughes Medical Institute)研究员,以及普洛克特奖章(Proctor Medal)与爱尔康研究奖(Alcon Research Award)等诸多奖项的得主。他为视网膜的神经网路与逆转失明的研究带来了开创性的贡献。

《眼见为凭》/时报出版
《眼见为凭》/时报出版
#神经 #网络 #比尔 #视觉 #电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