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常看古装剧或是歷史资料的人都会发现,古代人似乎很喜欢睡硬梆梆的枕头,和现代人要求的柔软蓬松有着极大差距,其中最常见的就是用「瓷」制作的瓷枕,究竟古人为何这么爱睡瓷枕呢?难道他们不会不舒服吗?
根据《央视频》报导,人们为了在休息中让自己睡得更舒服,而在脑袋下垫石头、木头、杂草或是手臂,这种枕东西的行为最早可以追溯到早期智人时期,而枕头这件物品的起源时间,不少学者认为应该是殷商时代,后来到了春秋战国时期,枕头逐渐走入家中,成为平凡老百姓的日常必备用品。
而古代枕头的种类有很多,像是玉石、陶瓷、漆器、皮、藤、竹、布等等,大致上可以分为「软的」和「硬的」两种,其中瓷枕这种枕头推测应该是隋朝年间才出现的,因为当时的陶瓷烧制技术已经十分发达,但一开始是用来当作陪葬品使用,会跟着死者一起放入墓室内;随着陶瓷烧制技术的不断发展,到了唐朝瓷枕才慢慢被老百姓当作睡觉的枕头使用。
而瓷枕最主要是作为夏天消暑使用,古人还认为其有明目益睛、老而不昏等保健功能,再加上古人的头髮都比较长、比较厚,枕在瓷枕上能够起到一定的缓衝作用,比较没有那么不舒服,此外瓷枕还是一种文化载体,工匠喜欢在上面刻名言警句,让买家一起床就能够激励自己。
但其实古人还是使用软枕居多,只不过这些软枕不好保存,完整留存下来的古文物并不多,而瓷枕则利于长久保存,所以出土的数量自然比较多,也给大家带来错觉,认为古人每天都睡在硬梆梆的瓷枕上。
发表意见
中时新闻网对留言系统使用者发布的文字、图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权利。当使用者使用本网站留言服务时,表示已详细阅读并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规定:
违反上述规定者,中时新闻网有权删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锁帐号!请使用者在发言前,务必先阅读留言板规则,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