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虽然有方便的大眾运输工具,但有些地方还是要开车比较方便,因此不少人只要年龄一到,就会去考驾照以备不时之需。而古代虽然没有「汽车」,但仍有需要驾驶「马车」、「牛车」的车夫,在工作前他们同样需要受训、考驾照,才可以正式上路,甚至还有5大刁钻项目,就连现代驾驶都难以做到。

综合《央视新闻》和《百度新闻》报导,起初马车多用于行军打仗,作为战争当中的「必杀技」,驾车的人必须完成进攻、防御以及排兵布阵等任务,因此一定要经过学习和考核才能胜任,不过很长一段时间都没有形成固定的「驾照」考核制度。

到了封建社会初期,车不再只用于战争,而是演变成重要的社会生活工具,《周礼》中记载着「六艺」,驾车就是其中一项当时男子必须具备的技能之一,而驾车的人又被称作「御人」。

春秋时期就有专门考核技术的标准「五御」,分别为「鸣和鸾」,车上装饰的铃铛鸣和鸾,在车行经时必须保持统一、稳定的声响;「逐水曲」,沿着弯曲的河道驾车前行,考验御人的应变能力;「过君表」,必须安全通过放置障碍物的门道;「舞交衢」,考验御人长距离行驶和转弯的能力;「逐禽左」,一边驾驶一边追赶野兽,训练御人成为战士的后备力量。

秦朝的《除吏律》也明确规范,如果御人经歷4次考试后,仍没有考取驾照,就将被取消考试资格,同时还要罚做4年的徭役;一直到了唐朝才开始出现真正意义上的「驾照」,《唐律》里要求「御人」必须持证上工,同时还有一系列交通规范必须遵守。

#马车 #驾照 #御人 #五御 #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