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有不少令人费解的规定与法律,其中一项就是有很严重的「文字狱」,相当忌讳同音或类似音的字词。唐代「诗鬼」李贺是着名的神童,在文人韩愈的劝说下准备参加科考,岂料被有心人打小报告,说他父亲的名字和「进士」读音相似,从此李贺丧失科举资格,一生都功名无成,最后在27岁时郁郁而终。
根据《央视频》报导,李贺自幼聪颖,7岁就能写诗,相传当年文人韩愈和皇甫湜造访,李贺当场创作一诗,让两人惊艷不已,从此就以「神童」的称号名扬京洛,到了15岁更与诗人李益齐名,长大后在韩愈的劝说下,李贺决定考取进士。
本来以他的这种才华,考上进士、在仕途一帆风顺并不是难事,然而有忌妒他能力的人故意放出消息、和朝廷打小报告,称李贺的父亲名为「李晋肃」,其中「晋」与「进」同音,按照避讳的律法,李贺是不能参加科举考试的,儘管韩愈不断努力为他辩解,李贺仍失去参加科举的资格,于是愤而离开考场,后来的李贺一辈子功名无成、穷困潦倒,最终在27岁抑郁而亡。
虽然李贺的遭遇看起来相当荒诞,但古代其实非常重视「避讳」,甚至将其写入律法严格规定,通常避讳的对象有帝王、长官、圣贤和长辈,比如经典民间传说「嫦娥奔月」中的嫦娥,原名叫作「姮娥」,但因为汉文帝本名「刘恒」,「姮」与「恒」同音,所以才将前者改名为「嫦娥」。此外还有汉代和亲女性王昭君,从诗文和歷史文献中可以发现,她都被称作「明君」或「明妃」,这是因为西晋文帝叫「司马昭」,为了避讳皇帝的名字,才出现这种改变。
发表意见
中时新闻网对留言系统使用者发布的文字、图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权利。当使用者使用本网站留言服务时,表示已详细阅读并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规定:
违反上述规定者,中时新闻网有权删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锁帐号!请使用者在发言前,务必先阅读留言板规则,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