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科技不发达,如何大量生产物品?大陆考古学家在陕西西安发现秦始皇陵,并于其西南方向的陪葬坑中,出土大量石质铠甲,拥有2000多年歷史,当时的人并非全聚集于西安制作,而是拿订单回所属的县市制造,之后再将成品运到秦陵。

根据大陆网路节目《中国‧考古》介绍,秦始皇帝陵位于陕西西安市中心以东31公里临潼区骊山,当时考古人员在秦陵封土西南侧陪葬坑中,发现大量石铠甲,有专家估算,一件石铠甲需使用600片石片,以一人每天工作8小时来算,一名工人制作一件石铠甲需花约1年的时间,如此浩大的工程到底如何完成,引起各界好奇。

陕西省考古研究院研究员许卫红提到,秦朝工匠制作石铠甲时,并不是集中在一地,而是分散在各地,包括石铠甲的石料,还有各个生产环节,为了解决后勤问题,命令官员「内史」所管辖的各个县,一人拿点订单回去,并设负责人统一管理并监督陪葬品的品质,之后再集中到秦陵,体现出秦国营建秦始皇陵墓的高效管理方法。

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助理研究员张杨力铮也曾介绍,出土的石铠甲和兵马俑没有关系,兵马俑身上的甲胄,都是制作时一起做出的泥塑形态,秦汉时期陪葬品象徵国家各类职官机构,表示出土的石铠甲可能象徵武库,也就是藏兵器的府库,因此在现实生活中,秦帝国应该也有武库,制作出来的石铠甲并无规定必须被谁使用。

文章来源:中国新闻网
#秦始皇 #秦陵 #兵马俑 #考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