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族清军入关后,统治中原长达近300年,并实施汉化政策,避免发生分裂问题,因此清廷内有满族及汉族的官员,上朝时应说哪种语言?大陆北京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歷史教师纪连海提到,清朝将满语与汉语设为官方语言,就连写诏书也是用双语书写。

歷史教师纪连海表示,清朝建立初期,朝中就有不少汉族大臣,假若满族大臣或皇亲都只说满语,就容易造成种族分裂,不利于和谐,因此实施汉化政策,清朝将满、汉两语言设为官方语言,满族官员及皇帝将汉语当成第二门语言学习,不少汉族官员也会学满语。

官员若是将两种语言都学好,皇帝还会下旨表扬,因此到了清末,汉语的使用率甚至还高一些,当时为了表示满汉是官方语言,诏书都是用双语书写,此史实打破雍正得皇位不正的传言,后世说他将遗诏中的「传位十四子」改成「传位于四子」,这是不可能的事情,汉文确实容易动手脚,但满文根本难以修改。

清朝除了学习汉语,康熙还推行以儒学为代表的汉文化,汉族经典成为满族人的必修课,其中也包括皇帝在内,直到乾隆中期,满人几乎以汉语为母语,满文逐渐变成仅用于记载官方歷史的书面文字,此外满族姓氏也越来越汉化,例如顺治黄帝叫做福临,清朝皇室成员都有汉名,且遵从汉族的论字排辈习惯。

文章来源:维基百科
#清朝 #满族 #满汉文化交流 #皇帝 #雍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