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陆考古学家1987年在海底探勘到南宋商船,并发现大量瓷器、铁器、漆器及麝香等货物,之后对船体进行修復,发现商船长达34公尺,载货量更是重达400吨,内部还使用「水密隔舱」设计,也就是所谓的防水舱,可见南宋的造船技术相当先进。
南宋时期一艘商船从泉州港出发,船上载满精美瓷器、纸张、铁器、漆器、金银、麝香等货物,准备出发进行远洋贸易,岂料开到广东台山、阳江海域时遇风浪袭,最终不幸沉船,在海底沉睡长达800多年,1987年学者进行海底探勘才发现,之后使用技术打捞运至岸上,是迄今为止年代最早的古代沉船。
根据大陆网路节目《似是故人来》介绍,这艘南宋沉船是在福建地区建造的帆船,因此又称福船、福建船、白艚(音同曹),造型是首部尖、尾部宽,而且两侧上翘,具有较好的稳定性与运动性,适合远洋航海,也是古代航海最主流的船型之一,更是古代歷史中重要沉船。
大陆山东大学教授兼国际古蹟遗址理事会副主席姜波提到,经古船史专家修復,这艘商船宽11公尺、长34公尺、型深3.8公尺,载货量超过400吨,具有水密隔舱设计,指每个船舱相互隔离,因此当其中一个船舱进水后,并不会影响整艘船,此外船板还使用多重迭合,外侧船板坏了可以换,当时应该有3个帆,主桅位于中间,测算高度为32公尺,超过10层楼高度,能够昼夜兼程,可见南宋时期的造船技术已很先进。
发表意见
中时新闻网对留言系统使用者发布的文字、图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权利。当使用者使用本网站留言服务时,表示已详细阅读并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规定:
违反上述规定者,中时新闻网有权删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锁帐号!请使用者在发言前,务必先阅读留言板规则,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