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官场如同现代职场有许多「眉角」,身为官员就算保持清廉、能干,也可能因为功高震主而惹皇帝不开心,最终面临死亡的下场。汉朝初年的丞相萧何因为为官清廉又能干,时常遭汉高祖刘邦猜忌,于是他想出了3个方法应对,首先将所有男性亲人送去参军,再将自身财产捐为军饷,最后「自泼脏水」成为贪官,以此消除皇帝的戒心。
河南大学文学院教授王立群指出,萧何曾两次受到刘邦猜忌,所幸他手下有一批极具智谋的人才,每当萧何还未发觉被刘邦猜忌时,手下就会给予提醒,一再经过提点,萧何明白了官场上存在潜规则,于是想出3种应对措施。第一是让儿子、孙子、兄弟等家族成员全部参军,成为国家的人质。
第二是以家财佐军资,把财产分出一半捐给国家做军饷(音同享);第三则是自毁英明、把名声搞臭,有人告诉萧何,越是清廉的人皇帝越不放心,身上必须要有一些污点,萧何无奈之下,只好强买民田几千万亩,让关中老百姓怨声载道,《史记》中记载,当萧何做完一系列坏事后「上乃大悦」,刘邦对此相当满意。
因为萧何是个清官又十分能干,在老百姓之间具有很高的威信,所以刘邦始终无法放心,当萧何开始变得贪婪、抢夺老百姓土地时,名声也跟着一落千丈,刘邦才终于安心。王立群表示,从萧何的例子可以看出,功高震主不一定必死,只要能凭藉政治智慧和皇帝周旋,也能逃脱死亡的结局。
发表意见
中时新闻网对留言系统使用者发布的文字、图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权利。当使用者使用本网站留言服务时,表示已详细阅读并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规定:
违反上述规定者,中时新闻网有权删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锁帐号!请使用者在发言前,务必先阅读留言板规则,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