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1年在义大利阿尔卑斯山发现一个来自二迭纪(距今约2.8亿至2.3亿年)的恐龙化石,外型和蜥蜴十分类似,然而根据最新的研究成果指出,这个化石的大部分身体构造都是「人造」的,化石真正的部分只有后肢的骨骼和细小的骨鳞。

根据《Live Science》报导, 1931年在义大利阿尔卑斯山被发现一个二迭纪的恐龙化石,将其命名为「Tridentinosaurus antiquus」,该恐龙外型与蜥蜴相似,且顏色呈深色,科学家认为可能是保存下来的皮肤,然而根据2月15日发布在科学期刊《古生物学(Palaeontology)》上的最新研究,这个化石的大部分身体构造是「人造」的。

爱尔兰科克大学(University College Cork)的古生物学家罗希(Valentina Rossi)表示,「我们分析了这只恐龙身体各个部位的样本,很不幸地,并没有原始软组织被保留下来的痕迹。」但罗希也指出,并不是整个化石都是假的,岩石中仍保有真正的后肢骨骼和细小的骨鳞,因此研究人员推测,人造的雕刻和涂漆可能是保存者的技术不良,而不是刻意偽造。

罗希认为,当时的人并不是想要创造一个假的生物,而是可能发现了恐龙的后肢,于是按照猜想在其他部分利用雕刻完整化石的模样,涂上黑漆则可能是为了让细小的骨鳞更加明显。

这项新的研究成果留下了许多难解的谜团,包含恐龙化石的真实身分,由于化石保存状况不佳,缺乏诊断特徵,研究人员无法将其与其他物种进行比较,不过透过保存下来的部分骨皮细胞,研究人员坚信这是某种类似爬行动物的生物。

#恐龙化石 #化石 #二迭纪 #义大利 #人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