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亚马逊推出的全自助无人商店Amazon Go,与工研院开发的「iPickup智取站」等案例,皆可看出自助商店服务正因应社会需求而发展。图/路透、中央社
从亚马逊推出的全自助无人商店Amazon Go,与工研院开发的「iPickup智取站」等案例,皆可看出自助商店服务正因应社会需求而发展。图/路透、中央社

台湾的电子商务在过去20年间从无到有,演化出一套多数消费者都能够接受的商业模式,值得一提的是,电子商务业者善用了台湾特殊的优势─超高密度的连锁超商,将电子商务中的物流与金流「店面化」,让网路店家因此有了实体的虚拟窗口。

儘管消费者并非直接面对卖家,但这样的方式确实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一手付款、一手取货的交易习惯,降低了网路交易的不确定感,是电子商务(特别是C2C电子商务)快速被大眾接受的关键之一。由一些数据也能看出相关需求,例如开店平台911APP针对2,500间网路商家的调查就显示,超过90%消费者有超商取货的需求,统一超商也指出,一般宅配因双薪家庭在宅率低,至少1成的包裹需要投递2次以上才能送达,且期间需要多次联络消费者,比例看起来虽然不高,但成本惊人,也因此使用超商取货与寄件服务的数量在2015年超过6,000万人次。

金流方面,根据资策会MIC调查显示,消费者使用超商付款的比例早自2013年后就超过ATM转帐,是刷卡支付之外的首选,就现今的消费环境而言,多数C2C平台上的小型卖家基于成本考量,仍未提供刷卡消费,因此超商耗费在处理金流的人力日益增加。

然而,人力终究有限且必须付出成本,在消费者习惯的养成下,网路消费有过多事务依赖超商完成,超商店员得成为万能的「超人」,由于服务业的人力成本原本就高,2017年一例一休制度上路后,增加额外人力显然成为更不可能的选项。在这样的背景下,业者应该思考创新的解决方案,例如自助系统的导入就是具有吸引力的方式,特别如网购取货与付款、缴费等,原本就与超商自身业务关联性较低的项目,都适合协助降低人事压力。

在台湾,2016年工研院与物流、超商、学界共同研发的「iPickup」智取站就已走进超商,有效省下人工处理货件的时间,然而受限超商空间不足,至今站点仍少,相较之下,「快取宝」斥资7亿元,除原本在北部设置的社区自取柜外,更标下台北捷运站内柜位,设置的自助点总数已近200个,是目前最大的自助通路,其目标是2018年底前在大台北地区建置4,000个据点,就站点数量而言非常充足。不过,快取宝目前仍以自营商城为主,主打生鲜与食品,一般商品种类、价格弹性较不足。整体来说,无论虚拟通路或者实体通路,台湾在自助服务的推广仍然不足。

不过,近年在海外已有不少自助化的创新尝试可供借镜,近期最知名的案例即亚马逊在2016年底发表的Amazon Go全自助无人概念店。透过影像辨识系统的协助,消费者从进入商店、选取货品、自动结算,都不再需要排队等待收银员,店面仅需聘顾必要的补货、上架人力即可,是一种全新的消费体验。

同样在2016年底,日本超商Lawson採用Panasonic技术推出自助结帐服务。消费者使用特制的购物篮,在放入商品时一併扫描条码,离店前到自助柜台即可打包结帐。与Amazon Go不同在于,日本超商与台湾类似,都因提供的服务日益复杂化,人力成本难以降低,新技术可让超商在原本的人力配置下提升服务品质,Lawson社长指出,此举约可增加一成的营运效率。值得留意的是,日本快速增加的老年人口对新技术的适应性不足,新消费模式主要吸引年轻消费者。

远在东欧的捷克则是自助电子商务的模范之一,身为人口老化的新兴市场,捷克的电子商务业者必须克服人力不足、国内物流费用偏高且效率不佳等难题,自助的金流与物流服务早已行之有年。以最大的电子商务集团Alza.cz为例,在全国许多卖场、餐厅、公车站、停车场、加油站等,皆设置了自取柜,将物流的最后一哩路交由消费者自行处理。此外,Alza.cz原本就拥有实体展售店面,为了让人力成本降至最低,Alza.cz从2007年就开发自助缴款机,将商店打造为半自助模式,消费者只需要在离店前与店员核对付款项目即可,店员则可在空出的时间处理其余事务,捷克的自助金流接受度良好,因此除Alza.cz外,同业mall.cz与czc.cz等也透过第三方业者设计的自助缴款机提供类似服务。

回头探究台湾的网路购物消费模式,超商只是一个代收款、代发货的角色,这类单纯的业务不难透过机器完成。不过与国外发展经验不同之处在于,发展自助模式的业者如捷克Alza.cz,是自有电子商务通路,并有自营店面或自取点的金流与部分物流,台湾的交易流程中,通路、金流、物流多属不同业者的组合,且电子商务业者在台湾也已经太多,本身自行发展类似上述自助服务的综效较差,透过物流业者或超商业者是较可行的方试。

目前此二类业者在金流与物流皆扮演重要角色,推广自助服务效益较为明显,可明确降低人工负担并减少无效投递。就台湾消费者的使用习惯而言,自助取货与付款若能良好整合,且据点达到一定规模,便利的自助化服务就有良好的发展机会。(本文作者为资策会MIC产业分析师)

#人力 #消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