肯亚的硅谷萨凡纳科学园区的经营者,重新把焦点放在获利与营收上,不再像他们过去那样专注于社会激进运动等无助于企业经营的模式。

■Silicon Savannah is refocusing on profit and revenues, going beyond social activism.

华尔街日报报导,肯亚首都奈洛比在2010年推出的硅谷萨凡纳科学园区(Silicon Savannah)走过低潮后,园区已改头换面,新创企业开始把焦点放回获利与营收身上而让情况改观。

IBM每年在奈洛比训练数百位肯亚软体工程师;Visa和万事达卡则变身为肯亚的金融科技公司去打开当地市场。

科技园区展开策略联盟

脸书和谷歌在3月跟该园区展开策略性联盟,使该园区成为他们在肯亚的培训和合作基地,负责研发和训练app的技术人员。

这些美国硅谷的科技业巨擘锁定当地的科技人才,从事开发软体和产品研发。他们也会在人工智慧、云端运算和机器学习(Machine Learning)等领域培训人才,让肯亚扮演非洲科技中心的角色。

肯亚央行总裁尼佐洛吉(Patrick Njoroge)说,肯亚有些公司已成为媒体的焦点,也有一些新产品能解决世界部分问题。肯亚会不断支持企业把焦点放在解决特定的问题上,这才更能永续经营。

奈洛比新创的科技园区自2010年成立以来就欢迎欧美顶尖的毕业生来发展。他们除了被开创性的机遇所吸引外,也因为有来自西方数以百万美元计捐款协助当地发展科技产业。

媒体一度争相报导以科技振兴非洲农业与运输业等新创科技公司获利的故事,包括前美国总统欧巴马(Barack Obama)和脸书执行长查克柏格(Mark Zuckerberg)等名人都曾前来参观园区并大力宣传其潜力。

不过单靠投资人捐款,企业有钱可烧却未必有赚钱的能力。几年下来园区内只有少数公司获利,许多业者默默退场。而根据Disrupt Africa资料,肯亚新创科技业去年筹集的资金,也已从2015年的4,700万美元,下滑至1,050万美元。 追根究柢,园区在成立初期时的经营方针像是在发起一场社会运动,并不注重商业化的营运模式,这又跟创立者的背景有很大的关系。

肯亚在2007年因选举引发连串暴力事件,期间一群社运人士创立平台Ushahidi,来搜集暴力证据、以电话记录衝突事件、和以谷歌地图功能来定位事件发生地点。这群人后来联手打造硅谷萨凡纳科学园区时,仍然没有洗脱社会运动的理想,没有把经营重点放在如何创造获利上,导致他们几年下来的运作并不顺利。

企业相挺 肯亚硅谷崛起

所幸,园区在走过泡沫和短暂的虚幻后,着手调整营运模式,就是不再依赖投资人的募资,完全靠有获利能力的企业,跟科技与金融业界的巨头合作,使用科技和网路去解决商业难题来赚钱。事实也证明,已有愈来愈多成功的创业模式在园区崛起。

去年获得美国Invested Development基金的200万美元资金后,让园区得以再调整其业务模式。目前已有逾100家新创科技公司使用园区的服务,期间逾1,000人在这些新创公司工作。

按照新创公司筹集的资金额计算,肯亚去年是非洲第2大科技中心,仅次于南非。

#肯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