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向大地借水!全长6118公里、总造价达4兆(人民币,下同)的「红旗河」西部调水方案,近日引发大陆各界热议。此一沿青藏高原边缘、全程自流进入新疆的调水环线方案,不仅将辐射影响7成的国土面积,一举改变大陆的生态格局;而且方案的工程规模、难度、经费均远超「南水北调」工程,堪称千年仅见、震撼世界的超级工程。
日前「红旗河」西部调水研讨会在北京市召开,由中国可持续发展研究会、「红旗河」西部调水课题组共同主办。全程自流的「红旗河」西部调水方案构想,自2013年展开调研后,2016年初成立课题组进行线路研究、方案制定,将青藏高原东南部丰沛的水资源,调往乾旱的陕西、寧夏、甘肃、内蒙古、新疆等西北地区。
大西北 荒漠变绿洲
被视为「助力中华民族復兴的伟大工程」,「红旗河」西部调水方案一些空前绝后的数据,包括全长6118公里,几与长江等长;预计年调水量600亿立方公尺,相当于黄河的年径流量;可望带来长2000公里、宽100公里的「绿洲带」,让西部20万平方公里的国土从荒漠变成「绿洲」,则相当于一个陕西省大小。
「红旗河」西部调水课题组成员、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水资源研究所副所长赵勇强调,「红旗河」为一个全新的方案,并非「南水北调」西线工程,而是囊括原本大陆国务院批准的「南水北调」西线工程的全部预想。
课题组专家组组长、中国工程院院士、水文水资源学家王浩也指出,「红旗河」西部调水方案设想的输水点,包括西南三河(雅鲁藏布江、怒江、澜沧江)以及长江流域三江(雅砻江、金沙江、大渡河);为惠及地区更广,「红旗河」并设计三条主要支线。
高造价 不破坏生态
王浩表示,「红旗河」三条主要支线分别为通向延安方向的「红延河」,通向内蒙古、北京方向的「漠北河」,以及通向吐哈盆地的「春风河」。三条主支线均为基于相关区域地理特点的最优选择,在保证坡降的前提下,能够全程高水位自流,保持高水位优势,有能力将水源与水能送往更多的乾旱区域。
据估计「红旗河」骨干工程的总造价为4兆元,总工期约10年。「最大的费用是为了不破坏生态,减少生态影响,所以在这个西南地区搞了很多隧洞。」王浩估算,按隧洞直径14公尺来计算,1公里造价3亿元,隧洞的总体投资需3兆元;剩下的明渠施工花费6000亿元,各种水利枢纽建设则为4000亿元。
发表意见
中时新闻网对留言系统使用者发布的文字、图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权利。当使用者使用本网站留言服务时,表示已详细阅读并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规定:
违反上述规定者,中时新闻网有权删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锁帐号!请使用者在发言前,务必先阅读留言板规则,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