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去年中起,香港祸不单行。反修例事件扰攘大半年,乱了社会秩序,余波未了之际,新冠疫情继之而来,再度重创香港经济。虽然香港歷来奉行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港府还是不得不出手。
2019年下半年,港府已推出多轮纾困措施,涉资约250亿港元;今年1月,特首林郑月娥公布10项民生政策新措施,约需100亿港元;2月14日特首又公布成立防疫抗疫基金,基金总额后来提高至300亿港元。
经歷多年财政盈余后,港府今个财政年度可能面对史上最高的的财政赤字。
港府扭尽六壬,意在兼顾疫情防堵与拉抬经济,但举措种种,只迎来掌声寥寥。
口罩荒导致林郑与她的团队招来种种奚落与抨击。随着肺炎病毒扩散,中国及其周边地区迅速陷入口罩荒,香港自然不可能置身事外,日本市面的口罩也被扫光,台湾凭健保卡才能7天买两个口罩。
口罩并非日常用品,乃医疗用品,短时间内不可能满足一人一罩的需求。市面「一罩难求」,为了买口罩,不少市民通宵排队。有些不良商家则趁火打劫,以天价炒卖口罩。
舆论纷纷指责港府要为口罩不足负责,特首林郑迅即成为标靶。但政府採购有严格的规则要遵守,不可能如某些评论所言,不计成本地去世界各地购买。
今年9月将举行立法会选举,为争夺民心民意,建制派或泛民主派等各个政党都努力到境外搜罗口罩。泛民主派第2大党公民党近日即大张旗鼓地宣称已在外国购入35万口罩,将以成本价售出。某些二线明星亦加入口罩採购行列,购入几万个口罩后,大肆宣传,表示会免费赠送给市民。
大家都努力地要把香港面对的这场口罩荒危机,转变为推动个人或政党发展的良机。
无论个人或团体如何努力,他们所能採购的口罩相对于700多万港人的需求,都只是杯水车薪,但在大声叫嚷下,却能达致明显的政治效果,令政府所做的努力被边缘化。
港府才是香港口罩最大的供应者,但特首林郑及其团队于公关方面缺乏战斗力,在网络世界亦无法掌握相关议题,反成为攻击对象。买不到口罩的市民,怪港府不为港人着想;採购到口罩的,则嘲笑港府无能。
林郑上台两年多,公信力遭严重损耗,其执政逐渐步入塔西佗陷阱。把事情做好,民眾无动于衷;稍有不周之处,则惹来一波又一波的口诛笔伐。
与香港一水之隔的澳门,经济表现更差,可谓百业萧条,澳门主业赌场须关闭半个月,2月20日凌晨才重开。不过澳门人对当局并没有甚么怨言,毕竟防疫优先。
坊间传闻月底财政司司长陈茂波发表财政预算案时将宣布向每个成年香港人派发港币一万元,俾使大家共渡时艰。林郑的团队要在短期之内赢得公眾欢心,派钱看来应该是上上之策,不过派钱属低技术举措,未必为港府高层所青睐。(作者为香港资深媒体人)
发表意见
中时新闻网对留言系统使用者发布的文字、图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权利。当使用者使用本网站留言服务时,表示已详细阅读并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规定:
违反上述规定者,中时新闻网有权删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锁帐号!请使用者在发言前,务必先阅读留言板规则,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