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汪地瓜园主赖家华和许多金山人一样,年轻时就出外打拚。
汪汪地瓜园主赖家华和许多金山人一样,年轻时就出外打拚。
动员令
动员令

北海岸金山为纯朴小镇,居民多以农渔业为生,近年人口持续外移,青农赖家华、家龙兄弟,7年前毅然决然返乡继承地瓜田,在不被亲友看好情况下,结合生态体验打响金山地瓜名号;2018年发起「北海创生青年论坛」,号召各领域的返乡青年,擦亮蹦火船等在地特色,让没落已久的在地产业重获新生。

赖家三代在磺溪旁种了一甲子的地瓜,今年40岁的赖家华和同时期的金山年轻人一样,远赴大城市发展,如同农村缩影,大片田地苦无后继者,为照顾年迈将弃农的双亲,放弃电子业外派大陆机会,与弟弟家龙重拾锄头,但他分担父母採收辛劳之余,也苦思转型方法。

市府推甘藷节助攻

谈起最初的返乡之路,汪汪地瓜园主赖家华说,金山人对故乡的认同感很高,这也是他决定回来的重要因素。金山有大屯火山砂质土壤,种出的红心地瓜虽然好吃绵密,但价格却低贱,他让游客自己挖地瓜、焢土窑,让小朋友亲近土地、大人回忆儿时童趣,成功带起观光热潮。

不过,想靠小小的地瓜翻转金山,谈何容易!新北市近年打造金山甘藷节,将金山地瓜推上观光高峰,让小农重获新生;赖家华发现不少和他一样选择返乡的青年,都希望让金山改变,但很多人都是「关起门来自己做」,因此兴起串联在地青年念头。

邀请讲师传授经验

大多人对金山印象,多停留在老街慈护宫、庙口鸭肉,赖家华说,还有很多在地产业故事未被发掘,他先从地瓜、水稻、杜鹃与商圈等老产业活络转型着手,但一开始「网路按讚、无人响应」,只好在扫街拉人加入,店家也比较不好意思拒绝。

透过平台交流、串联,藉由每月课程邀请讲师分享社造成功案例,成员彼此共学激盪、成长,让创业之路不再孤单,理念渐获得认同,也吸引不少同为第二代「少年仔」像是磺火船主简士凯加入,成为上百人规模的大平台,为老产业注入活力。

二代拚转型玩创新

富吉268号「火长」简士凯为今年唯一仍坚持出海捕鱼作业的蹦火渔船,并结合观光演示,传承古老渔法精神;返乡立志栽种安心农产的百大女青农陈琬婷,经营的远足生态农场,种出了不喷农药吸引叶鼻蝠来吃虫的「蝠禄地瓜」,达成与自然共生;与赖家华从小玩到大的小林牛肉麵第二代林宗庆,回到老街传承绝迹20年的在地好味道;接手猪肉摊的阿宗香肠则融入北海岸的飞鱼卵季,开发新口味,还有老金山人记忆中的金站炸鸡,也在第二代小玛克披萨手中转型新面貌。

创生青年论坛逐渐有成,赖家华与商圈伙伴们,也将接续推动金山漫游,以金山烛台双屿为意象,推出老街地图、成立共同贩卖所,共同行销在地特产,把「金山」作为一个观光品牌,带动整体的观光产业,继续朝着返乡的初衷努力。

#金山 #传承 #老产业 #转型 #返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