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随着水位下降,北京延庆区白河堡水库内三座连排摩崖石刻渐渐露出水面。这是水库蓄水36年来石刻首次「现身」,当地文物部门根据石刻像的服饰、雕刻风格初步推断,石刻可能为元明时期。
坐船进入白河堡水库,在一个被当地人称作「佛爷湾」的地方,水边的粗粒花岗岩峭壁上呈现了三座连排佛像。三座连排佛像每座高约1.5公尺、宽约0.9公尺,左边和中间佛像的轮廓已经模糊,最右边的佛像可清晰看出身形和姿态。佛像上方的石壁上,不规则分布着圆形或方形的凿孔,可以看出这里是经人工修饰过的。
据介绍,白河堡水库丰水期蓄水量达6000多万立方米,目前水库中的水量不足1000万立方米,水位下降16米,这也是摩崖石刻「重见天日」的直接原因。
在延庆区文物所的文物檔案中,存有1984年石刻还未入水时候的照片。「石刻所在的崖壁,位于明代一座叫做靖安堡的城堡附近。在辽、金、元三代,这里曾是御道的一段,叫做黑谷路。元代尚佛,因此御道两侧有不少佛像石刻。」专家介绍,石刻从佛像的服饰、雕刻风格初步判断为元明时期,具体的还需要对旁边的字迹进行研究。
发表意见
中时新闻网对留言系统使用者发布的文字、图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权利。当使用者使用本网站留言服务时,表示已详细阅读并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规定:
违反上述规定者,中时新闻网有权删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锁帐号!请使用者在发言前,务必先阅读留言板规则,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