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半导体产业发展已有很长的歷史,当年台积电成立时就与飞利浦合作。而经过长达20年的产业推进,包括英飞凌、意法半导体、恩智浦等欧洲半导体三巨头已各自拥有一片天。虽然三大厂在手机及电脑处理器、记忆体等发展不如美国及亚洲各国,但在微控制器(MCU)及功率半导体的市占率领先全球,而且车用晶片市场几乎都掌握在三大厂手中。

美中贸易战的衝击对欧洲的半导体发展也造成影响,业界现在看法是未来半导体市场将切割为美国派及中国派,而欧洲显然对此不以为然。所以,欧洲决定联合投资半导体产业,一来是要建立自己的规格及生产链,才不会受制于美国及亚洲,二来是要在地缘政治的攻防中可以独立自主。

不过,欧洲半导体发展至今,在先进制程的投资已经明显落后,此次要投入1,450亿欧元于半导体产业,想要弯道超车赶上美国、台湾、韩国的制程,看起来难度很高。一来是欧洲当地没有专为先进制程量身打造的晶圆厂,二来欧洲各国也各有各的政治考量,尤其半导体资源掌握在德国、义大利、法国、荷兰等国家手中,要把技术放给其它国家使用机率并不高,中间的沟通协商更是不容易。

由业界角度来看,欧洲各国拿出钱来合作建构半导体产业供应链,最后的掌控权还是会落在现在已有资源的德、法、义、荷等国家手中,与其重新打造新的技术制程,还不如由现有的产业基础去发展,会更为实际且有效。毕竟欧洲半导体三巨头在手机、电脑、消费性或车用电子等领域已有一定影响力,在这些市场强化规格制定及技术发展导向将会更有价值。

#投资 #电脑 #半导体产业 #处理器 #欧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