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研院研究团队12日发布去年7月至9月于台湾岛、澎湖、小琉球与绿岛记录2.8万多株珊瑚的白化调查结果,当中小琉球最为严重,预计将损失55%的珊瑚,东北角及垦丁次之,而东北角珊瑚群首次出现有纪录以来的白化现象,估计全台将有三分之一的珊瑚死亡。
去年带来降温效应的夏季颱风迟迟没有来,台湾各地的珊瑚浸泡在超过30度的海水长达3个月之久,东沙、垦丁、小琉球、澎湖南方四岛,甚至连东北角的珊瑚群都出现首次的白化现象,我国珊瑚生态危在旦夕。
东沙、垦丁等地 首度出现
中研院生物多样性研究中心博士后研究员郭兆扬表示,2万8250株珊瑚中有52%的珊瑚分别受到不同程度的热压迫,其中31%的珊瑚已高度白化甚至死亡,代表至少损失了三分之一的珊瑚。
其中以小琉球的珊瑚白化程度最为严重,预计会损失55%的珊瑚,其次为东北角与垦丁损失约30%,澎湖与绿岛则损失20%。
报復性旅游踩踏 加速恶化
郭兆扬指出,今年最值得注意的是属于非礁型珊瑚群聚的东北角,适合造礁珊瑚生长的时期,为水温18度以下的冬天,但符合这样条件的日子愈来愈少,2019年末到2020年初的水温几乎都没有低于18度,这是非常严重的警讯。
中央研究院生物多样性研究中心研究员陈昭伦说,2020年新冠肺炎引起的报復性旅游造成每个海域过多的游憩人口、民生废水排放、潮间带珊瑚遭踩踏等,都让已经白化的珊瑚雪上加霜。
海洋玩家潜水中心执行长李世明感嘆,过去生态丰富又美丽珊瑚礁如今失去了生命,潜水下去就像步入下雪的世界,一片苍白。
发表意见
中时新闻网对留言系统使用者发布的文字、图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权利。当使用者使用本网站留言服务时,表示已详细阅读并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规定:
违反上述规定者,中时新闻网有权删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锁帐号!请使用者在发言前,务必先阅读留言板规则,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