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立大学校院协进会理事长、清大校长贺陈弘表示,国内大学学杂费已经有17年未调整,对于高等教育的发展来说,影响非常严重,公私立大学各个协会都非常关切。

贺陈弘说,这次大学校长会议特别辟有议题讨论时段,将触及学杂费是否该调涨,公立大学校院协进会关注长期压制学杂费对高教的影响,在确保弱势生就学权益,加上考虑物价上涨以及受雇员工平均薪资上涨等因素,提出学杂费调整公式,盼找共识。

中原大学校长张光正表示,私立大学每年负担每个学生的成本是16万元,但实际收到的学杂费平均是10.2万元,为了补足每生这5.8万元的差额,「我头髮都白了」。他要求教育部准许大学调涨学杂费,否则私校经营将愈来愈困难。

私立大学校院协进会理事长、世新大学校长吴永乾说,过去大学提出学杂费调涨,教育部几乎都不通过,尤其逢选举时,就以申请学校「师生沟通不足」为由驳回,形同已冻涨17年,严重影响大学运作。

但高教工会组织部主任林柏仪说,每年都还是有几所大学可以调涨学杂费,所以并非冻涨17年。近10年学杂调涨幅度降低,主要是因为经济不好,一旦学杂费涨太多,家庭经济比较不好的学生会读不起大学。

林柏仪表示,政府应该透过税收制度,让赚钱较多的人多缴一点税,然后投入更多资源在高教上,这要比直接涨学杂费由学生来负担,更符合社会公平。

教育部回应,学杂费调整议题,宜考量整体经济环境、弱势家庭学生负担、学校教学资源等因素,乐见大学校长们于校长会议提出相关校务及财务资讯公开配套机制、调整幅度要件及公式等建议,教育部将与大学共同积极寻求各界共识。

#教育部回应 #负担 #公私立大学 #大学 #学杂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