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新任总统拜登入主白宫首日,中美台三方就已经第一轮交手。大陆外交部端出「制裁清单」,直指蓬佩奥、博明等川普任内美方友台高层,国台办亦紧跟抨击美台政治互动;台湾驻美代表萧美琴打破外界看衰之声,顺利出席拜登就职典礼;而美方新任国安会发言人则首度发声,批驳北京制裁「无效和消极」。
从一口气推翻川普17项行政命令的举动可看出,拜登执政的起手式看似「聚焦内政」,实际上更具有对外宣示美国内外政策重回「巧实力」路线的意味。二战以来美国凭藉其硬实力的强大后盾,加上意识型态、文化输出方面的软实力优势,两者完美结合、娴熟操作,一直是歷任总统的执政「法宝」,故约瑟夫‧奈伊将其概括为「巧实力」概念。
但4年前川普以「反建制」诉求胜选后,先是裹挟右翼民粹给「美式自由民主」一记乱拳,再高举单边主义反全球化大刀,砍掉美国作为「自由世界领袖」的招牌。这种风格延续到美中关系,川普对北京先礼后兵,经歷短暂「蜜月期」后立即端出「极限施压」策略,最终把美中关系带往经贸脱鉤、政治敌对的歧途,中方领导人亦把川普形容为一头蛮牛。
拜登上台后,显然要彻底纠正「蛮牛外交」对美国自身的伤害。重返世界卫生组织和《巴黎气候协定》,就是重树美国「世界领袖」地位,尽快恢復传统软实力;而取消对内部少数族裔的歧视性政策,则是为了稳定国内人心,以便美国社会共同抗击疫情、復甦经济,进而恢復硬实力。可见,拜登若要重新走回「巧实力」路线,前提是要让美国的软、硬实力尽速恢復,否则一切都是空谈。
因此,在「休养生息、恢復实力」的最紧迫任务面前,拜登的亚太政策必然不会乐意、也不会蓄意制造各方的紧张对立。在上述逻辑下,重新解读布林肯、坎贝尔上任前就中美、美台和两岸三组关系的发言,就能清楚看出两个重要讯号。
第一,美中关系会回到相互尊重的基础,即便「竞争大于合作」的基调已成为美国跨越朝野的共识,但拜登政府绝对不会像蓬佩奥、博明那样,採取以否定中共执政地位为前提的攻击性对华政策。换言之,拜登时代的美中竞争,也是在相互尊重基础上的软、硬实力竞争,美方也会寻求一种非零和、有合作的美中竞争关系。
第二,美国的台海政策将会回到「和而不统、分而不独」的路线,但在具体执行上面临的困难和风险将远远超过预期。萧美琴获邀观礼、布林肯重申对台承诺,这意味着拜登政府不存在「弃台」想法,台湾维持既有政治体制、国际参与的诉求,同样会得到美方正面回应。
问题在于,2019年初以来,大陆对台「新时代统一路线」登上歷史舞台,而民进党透过5年的执政也在台湾社会种下了「反中」政治氛围。北京可以短期内「不武统」,但中长期「必统」目标绝无可能修正或放松。同样,民进党短期内可重申「维持现状」,但渐进「去中、台独」亦无可能改弦更张。而红绿意识型态的南辕北辙,和美国的台海政策其实是存在深层次矛盾的。
拜登时代,中美台三角关系可望「稳字开局」,但三方要找到共同交集仍不容易!(作者为智库研究员)
发表意见
中时新闻网对留言系统使用者发布的文字、图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权利。当使用者使用本网站留言服务时,表示已详细阅读并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规定:
违反上述规定者,中时新闻网有权删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锁帐号!请使用者在发言前,务必先阅读留言板规则,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