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的大陆「两会」受疫情影响,不仅从3月初延至5月下旬召开,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更罕见地未设经济增长目标。2021年两会召开前夕,对于政府工作报告中是否提出年度经济成长目标,引起多方讨论,已有重要政府幕僚提出建言,认为可取消预设年度GDP增长目标。

人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马骏先开出第一枪。马骏在1月26日在一场论坛中指出,所有已开发国家和绝大部分中等收入国家,都已经放弃将经济成长做为宏观调控的目标。他认为,应把稳定就业、控制通货膨胀作为宏观调控的主要目标,而这也是当前市场经济下,各国宏观经济管理的普遍做法。

大陆知名经济学家、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刘元春随后指出,不设定GDP增长目标不等于没有目标。目前大陆正进行高质量发展,对于速度性的指标要有所弱化。他认为,2021年大陆政府不会对GDP增速提出具体目标,但会强化「底线管理」,例如增速不能低于多少。

大陆政府长期以来在「两会」政府工作报告上设定经济增长目标,虽为各部门和地方政府预设了当年工作的指标和方向,但也引来财经界的一些批评,包括设立年度目标有如计画经济时代的产物,与目前大陆强调的市场经济格格不入。

另一方面,地方官员以追求GDP高增速作为最主要政绩,进而忽略了诸如民生、就业等其他重要施政。此外,在担心无法达成目标而遭究责的阴影下,也不时传出地方官员造假数据,造成地方数据虚胖,乃至于各地GDP总和盖过统计局公布的全国总量。

马骏便指出,若继续设立GDP增速目标,很可能出现地方习惯性的层层加码,把地方GDP目标定得过高,只好靠借钱投资来拉动GDP,导致隐性债务风险加大。同时,强调GDP考核,不免会出现一些地方虚报经济增速的问题。

再从数据设定来看,政府工作报告的经济增速目标虽是财经界和媒体每年关注的重点,但数据本身却总是「波澜不惊」。换句话说,它总会落在经济正常运行的轨道上,且与外界预期值八九不离十。

2020年受疫情衝击,第一季经济衰退6.8%,由于当年度影响经济变数太多,大陆政府在5月「两会」未设当年经济成长目标,也在市场预期之内。大陆国家统计局2021年1月公布的数据显示,2020年第四季和全年GDP分别为6.5%和2.3%,虽略高于市场预期,但所差无几。

像大陆如此大体量的经济体,除非出现类似新冠疫情或全球金融海啸这般超级「黑天鹅」,会让经济增速急转直下之外,经济成长总有一定的规律和轨迹,拉长时间看看,不管是逐年或是逐季的数据,总是一条缓升或缓降且易于预测的曲线。

许多财经机构已对2021年大陆经济成长提出预估,其中,部分机构对第一季经济增速预估值达两位数,甚至18%以上。这数据说穿了就是一个简单的加法,也就是在没有疫情影响下,按经济规律看,2020年第一季经济增速应在6%左右,但疫情导致其衰退6.8%,这当中就有近13个百分点的增速落差,如果像外界所评估的,目前大陆经济已恢復到疫情前水准,意味着2021年第一季增速应再恢復到6%左右,再加上2020年第一季低基期的近13个百分点落差,于是出现了逾18%的增速预估值,也就见怪不怪了。

#大陆 #地方 #政府工作报告 #经济 #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