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疫苗是由新科技做成的疫苗,意谓着没有鸡胚胎及病毒等其他蛋白的污染。由于免除了这些非疫苗蛋白的过敏反应,安全性应远高于传统疫苗。但为什么新冠疫苗仍有许多的不良反应,造成疫苗接种上的障碍?

如果细看这些不良反应,接种部位疼痛占绝大多数,其次则为全身性症状,例如倦怠、肌肉疼、畏寒、及发烧。接种部位疼痛代表疫苗浓度偏高,是为增强免疫反应所必须。全身性反应代表及时出现的强烈免疫反应,二者都代表这类疫苗的优越性。接种者都要以良药苦口的心态去面对,不能简单解读为安全性疑虑。

在疫苗上市前后的临床使用均会执行密切监测,简而言之,能上市的疫苗就是安全保证。目前国际核准上市的几支新冠疫苗,都经过上市前临床试验的严格考核,上市后已无安全顾虑,接种者不该再叨叨絮絮碎念着临床试验中发生的种种。

但这谈何容易,接种疫苗都是无病的人,也都带有一颗玻璃心。任何不良反应的风吹草动都会让玻璃心碎满地。如果再碰上别有政治意图的防疫官员或偽专家,刻意操弄,就会出现缓打潮。2009年新型流感大流行,由于某些官员不喜欢本土疫苗,刻意拖延本土疫苗接种死亡病例的鑑定时间,民间疑虑沸腾,出现缓打潮。那年死了41人,多是该打而没打疫苗的人。

在疫苗的不良事件中,死亡只会出现在刚接种疫苗30分钟内的过敏性休克,过了30分钟后疫苗引起的免疫反应说什么都不会再有立即死亡的风险。但操弄疫苗致死案例非常廉价,可以让心中讨厌的疫苗永不翻身。防疫官员有责任对发现的不良反应做立即鑑定,尤其是死亡案例,以防止2009年的事件重演。

去年的新冠疫苗接种前作业,疫情指挥中心对疫苗临床试验中发生的不良反应及死亡事件均有特别关注,做出立即反应与正确解读,可以一扫2009年政府官员竟然带头诱导缓打潮的阴霾。

但由于仇中观念作祟,指挥中心关注的疫苗资料独缺大陆疫苗。所有厂牌的疫苗资料都可由网上搜得,但疫情指挥官却说,大陆疫苗缺乏技术性资料,专家也没提出建议。大陆疫苗已上市这么久,且接种了很多国家及领导人,为何我们还是没有安全性资料?因为还没人提供给指挥官。

这样掩耳盗铃只是为了丑化大陆疫苗,但老百姓对整体疫苗的玻璃心依旧是碎满地。对疫苗临床试验及使用经验不信任,在医护接种第一批AZ疫苗造册时就出现阻碍,这还只是开始,再不依循证据说话,只要一个点被揭穿,可能会全盘否定官方的说法,要想全民接种就有难度。这已经不是买不买得到疫苗这么单纯的事了。(作者为中华民国防疫学会理事长)

#疫苗 #大陆疫苗 #死亡 #临床试验 #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