屏东凤梨产地高树乡每年出口大陆数量超过产量一半,高树农会理事长洪华进直言,只要确定无法出口对岸,产量一定过剩,接下来就是价格崩盘,希望政府尽速拟定补救措施,必要时也能进行去化,现在才谈开发其他市场或加工做成果乾,缓不济急。更有农民直言,下一个担忧的就是芒果农、芭乐农了。

政治经济牵扯 害死农民

高雄市内门区种植大宗凤梨的永兴里长陈顺良本身也是贸易商,收购当地农民生产的凤梨,逾9成都销往大陆。

他说,农作物有病虫害是很普遍的事,喷农药就可以消灭,但政府把政治跟经济扯在一起,会害死农民,政府对大陆的敌意太深,严重妨碍农产销往大陆,若再不释出善意,两岸关系再不改善,下一个担忧的就是芒果农、芭乐农。

洪华进强调,问题已摆在眼前,且鲜果都无销售管道,加工成果乾要卖去哪里?若说要外销其他国家,过去就能做,何必像现在倚靠大陆市场,就是因为凤梨并非特殊品项,他国同样有生产,开发外国市场并非易事。

有人说要把果品送到学校、军营,这也会排挤到其他水果品项,建议不如心一横启动去化作业,不要怕被抨击浪费,目前第一要务就是稳定市场价格。

下场恐沦堆肥 损失惨重

洪华进摇头抱怨,每次遇上政治问题,受害的就是无辜农民,真的只能任人宰割。

高雄市大树区农会前总干事张清荣表示,日本检防如此严格,台湾凤梨出口到日本都不成问题,可见大陆禁台湾凤梨是敏感性政治问题考量,而凤梨无法出口大陆,国内将面临过剩。

台南年产近7万吨凤梨,外销虽仅6864公吨,但9成销大陆。关庙凤梨大盘商吴吉雄说,去年销陆40几个货柜,今年刚进入产季就传来噩耗,农民损失形同天文数字,悲嘆大家剉咧等,若统统囤在国内通路,最坏怕落得「拿去填海」下场。

黄姓果农昨看到新闻瞬间崩溃说,政府美其名收购,但恐沦为堆肥,「这下价格可能任人宰割,今年完蛋了!」

启动加工机制 稳住价格

台南关庙区农会推广部主任黄国斌说,现在比较担心批发商贩看准凤梨无法销陆,顺势剥削,加上农民担心市场通路受阻,也可能贱卖而拉低市场价格,倚赖政府全力行销、启动扩大加工机制,稳住价格。

嘉义县大林镇亿鑫果菜合作社负责人简源松也说,这几年没颱风,本土凤梨产量早已超量,如少了大陆这个主要外销市场,无异雪上加霜,进入产季,价格只会更差。

#农民 #大陆 #政治 #芭乐农 #凤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