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拟货币原本只是「类货币」概念,不过随着比特币成为新宠,这类虚拟货币乾脆扬弃过往以「点数」的命名,自行升格为「币」,引发虚拟货币满天飞的错觉。中央银行顺势启动正名,过往叫它「虚拟通货」,今年起改称它叫「密码通货」,就是不要「币」。
虚拟货币是不是「币」?一直是金融界大哉问的题目。一般来说,叫做「币」,通常有法定通货价值,如新台币、人民币、港币;至于民间业者发的momo币、虾币,甚至近期风行的比特币,其实比较像「点数」的概念,只是它的兑换比例是1:1,用法近似货币。
这些「币」的性质都是「回馈点数」,最普遍流通的就是LINE Points,同样是1:1可在生态圈内使用。PChome集团的P币虽然叫「币」,但也可以视作「P点」,同样以1:1,在旗下网站都能使用,也可用Pi拍钱包花掉。
银行业者分析,发行业者「弃点改币」,一来是「币」感觉比较有价值,听了好听,更符合准货币的概念。二是目前法令,没有规定虚拟货币因为不是货币,不能叫「币」,既然主管机关没规范,大家就有样学样。
银行业者认为,随着比特币暴涨,各类虚拟货币统统混为一谈,身价因此抬高不少,许多民眾「币」叫久了,还真的会把这类虚拟货币当真的货币,如今电商业者、支付平台有样学样疯狂孵币,导致「币」多如牛毛。
像是近期被广泛讨论的「狗狗币」,已2年多没发布系统更新,最早是在Reddit上作为打赏用途,之后网友们进一步将狗狗币拿来作为慈善之用,在Reddit用户间不断地来回分享并逐渐盛行后,多家交易所也开始提供交易,导致很多民眾真以为它是个「币」。
金融圈认为,「币」有货币的概念,也有负责管理的主管机关,不该乱叫,为了避免民眾混淆,是有正名的必要性,过往有些贷款代办公司自称自己是Bank,金管会一声令下,统统不能再称「银行」,不妨作为参考。
发表意见
中时新闻网对留言系统使用者发布的文字、图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权利。当使用者使用本网站留言服务时,表示已详细阅读并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规定:
违反上述规定者,中时新闻网有权删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锁帐号!请使用者在发言前,务必先阅读留言板规则,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