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民主道路上蹒跚前进的缅甸,于2月1日遭遇了宪政大倒退,由国防军总司令敏昂莱率领的军方以去年大选舞弊为由发动政变,大肆逮捕、软禁执政党全国民主联盟(NLD)人士,其中也包括缅甸实际领导人、国务资政翁山苏姬,引发民眾大规模抗议,要求军政府还政于翁山苏姬及全民盟,然而军方选择以血腥镇压回应,截至3月3日已造成至少50人死亡。

政变后的反弹效应,让本就广受爱戴的翁山苏姬再度成为缅甸民主的象徵,民眾抗议的主要诉求之一,便是要军方尊重去年大选结果,将政权交还于她及她领导的全民盟,但军方及其支持的联邦巩固与发展党(USDP)却坚称选举不公。究竟2020年缅甸大选是否真有瑕疵,不但牵涉到如何界定「缅甸人民」,更触动在翁山苏姬及全民盟的民主路线之下,缅甸潜藏的政治危机。

缅甸是由多民族国家,缅族占约7成人口,也是全民盟的主要支持族群,而少数民族中信奉伊斯兰教的罗兴亚人,儘管居住歷史可以追溯至数百年前,却仍被固执的缅甸政府认定为来自孟加拉的非法移民,因此不仅没有国民身分,也长期被排除于决策过程,甚至是人权保护之外。

2017年罗兴亚人主要聚居的若开邦发生大规模屠杀、性侵与劫掠,数十万罗兴亚难民逃往孟加拉,引起国际关注,甘比亚于是联合其他伊斯兰国家在国际法院指控缅甸政府正针对罗兴亚人进行种族清洗。2019年翁山苏姬出庭否认指控,声称军方暴行只是针对恐怖团体,被视为替种族屠杀辩护,广受国际舆论批评,评价一落千丈。

除了罗兴亚危机,翁山苏姬领导下的缅甸近年在媒体自由方面也受到批判。2018年两名路透社记者因报导罗兴亚种族清洗遭判处7年徒刑。面对舆论质疑干预新闻自由,翁山苏姬辩称定罪是基于国家安全,与言论自由无涉。军方主导修正的宪法让军人在民主化过程中,能继续把持政府重要职位,也拥有国会保留席次,很大程度上可能影响了翁山苏姬处理罗兴亚问题与媒体自由的态度,但无论是翁山苏姬本身政治态度使然,抑或是决策受到军队掣肘,都说明了缅甸的民主仍然非常脆弱。

缅甸的民主化过程虽不完美,但绝不构成合理化军方政变,或是非法拘禁政敌的正当理由。民主的问题只能以民主的手段解决,而在军队暴力笼罩下的「选举」也只会是虚假的民主,军人应尊重宪政主义精神,回归政治中立,何况过去歷史已经证明军人统治或许比较有效率,但不会比较有效益,国家也不会发展得更快更好。

做为民主国家的一员,我们应坚定支持缅甸重回民主,但更要留意缅甸的民主不只是缅族人的民主,更不等同于翁山苏姬定义的民主。唯有确保境内所有人民,不分种族、宗教、性别、阶级,均能享有基本人权的制度,才能称之为民主,也是缅甸应该追求的目标。(作者为国会助理)

#军人 #军方 #缅甸 #领导 #翁山苏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