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义县沿海养殖渔业发达,时序入春,渔民开始准备放养新一季的鱼虾苗,县内大宗养殖鱼种,去年因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外销价格些微走跌,加上近期国际原物料大豆、玉米价格上扬,恐拉高养殖成本;嘉义县养殖渔业生产发展协会执行长陈泓硕表示,渔民担心不敷成本,考虑降低放养密度,预估本季整体放养量恐减少。
鲈鱼出口 去年少2666公吨
嘉义县政府农业处渔业科长张建成表示,嘉县前3大养殖鱼种分别为鲈鱼、台湾鲷、虱目鱼,其中鲈鱼年产量占全台54%,是台湾第一;受大环境影响,去年台湾鲈鱼出口量较前年减少2666公吨;产值减少5亿1267万元;平均价格每公斤下跌7.1元。
陈泓硕说,疫情影响国际消费需求,加上航运费高涨与外匯价格变动,使得去年出口收购价偏低,而县内大宗养殖鱼种中,以金目鲈受疫情衝击较为严重;目前金目鲈池边价每台斤55元,较去年同期下滑10元,不过金目鲈成本每台斤45元,还是有利润。
「去年内、外销价格都不好!」叶姓金目鲈养殖户苦嘆,去年初疫情刚发生,放养时未料到价格会受那么严重的衝击,去年放养量还比前年微幅增加,后期外销因疫情受阻,冷冻厂收购价每台斤下跌约5元。
叶提到,又到了春天放养的季节,他和同业考量饲料成本和疫情,都不愿增加放养量,因此,放养量与去年差不多。
大宗鱼种 产量减5至10%
去年初因应疫情,渔业署推动养殖渔业生产调节措施,减缓集中上市数量,国内大宗养殖鱼种虱目鱼、吴郭鱼、鲈鱼、石斑鱼,去年产量减少5至10%;倘若今年放养量减少,势必会影响年底的收成量。陈泓硕则认为,放养量减少不一定是坏事,除了得评估国内消费状况和气候,若持续不下雨,高密度养殖容易造成鱼虾生病,适时降低密度,或许能降低用药及提高存活率。
发表意见
中时新闻网对留言系统使用者发布的文字、图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权利。当使用者使用本网站留言服务时,表示已详细阅读并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规定:
违反上述规定者,中时新闻网有权删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锁帐号!请使用者在发言前,务必先阅读留言板规则,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