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移屋产业主要集中在嘉义县朴子市崁前、应菜埔2个村落,建物有需要移动、转向或升高、扶正,就能看见移屋达人身影,又有「现代版愚公」之称,鼎盛时期曾高达20多家,但随着专业匠师凋零、产业式微,现仅存可能不超过10家。61岁移屋业者郭明船儿子郭永亿、郭梵迪原是职业军人,为承接家业,毅然返乡跟着爸爸歷练,最近虽贴出徵才告示,但仅1人应徵,让他们忧心专业技术濒临失传。
公开求才 仅1人应徵
「全台湾只有我们这边有!」郭明船说,朴子移屋产业歷史可追溯到60年前,当时有人赴日本学习犹如日据时期阿里山搬运神木的拖移技术,再带回朴子研发变化,进一步让房子「向前走」、「向后转」,过程也孕育许多匠师,逐渐形成移屋产业聚落,到了他父亲时期,已有一群人从事移屋工作。
郭明船出社会做过各种工作,直到父亲希望他回来帮忙,才开始入行,迄今已30多年,早年接单量最大时,是921大地震及早期都市计画道路拓宽后,过去也曾迁移各大小宫庙、古蹟等。10多年前,台中乌日大钟印染厂的顏水龙马赛克壁画迁移至桃园中坜,也是由他们负责。
他说,几年前,云林科技大学建筑与室内设计系副教授苏明修来访谈,提到「(移屋产业)不能断层,一定要留下去」,一语敲醒他,他担忧移屋产业消逝,于是要儿子们赶紧退伍,无论未来是否从事这项产业,至少先把爷爷留下来的技术学起来再说。
吃苦又劳力 留不住人
郭明船说,移屋必须全省跑透透,而且还得不怕吃苦、日晒,只要有意愿、肯学或有能力,即使没经验没基础,他们也乐意传授技艺,儘管如此,他嘆「但真的招不到人」,尤其,老匠师退休后,年轻一代流动率达9成以上,专业移屋技术传承让业者们都伤透脑筋。
发表意见
中时新闻网对留言系统使用者发布的文字、图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权利。当使用者使用本网站留言服务时,表示已详细阅读并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规定:
违反上述规定者,中时新闻网有权删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锁帐号!请使用者在发言前,务必先阅读留言板规则,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