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一家四口住在美国纽泽西,自从去年三月新冠肺炎爆发,我们就一直深居简出。在日復一日的宅居生活里,最有变化的莫过于餐桌上的菜色,「妈妈,今天吃什么?」是两个在家上课的孩子每天都会提出的大哉问,食物俨然成为我们居家避疫期间最大的盼望。
记得居家令刚颁布时,我最常做的就是大锅菜,举凡咖哩饭、米粉汤、台式咸粥、上海菜饭、酸辣虾汤,都是煮一锅、抵两餐,省得我中午收拾完四人份的杯盘狼藉,又要开始烦恼晚餐的菜色。
可惜好景不长,孩子们很快就对隔餐加热的大锅菜失去兴趣,幸好这时天气已经转暖,我们就开始在后院种菜,很快的菜园里每天都有清脆的蔬果可以收成。儿子喜欢鲜嫩微辣的芝麻菜叶,他说比超市买的更有味道;五岁的女儿最爱豌豆荚,我若请她帮我採豆子,总有一半的豆荚在抵达厨房以前,就进了她的五臟庙;「在欉红」的番茄则是我的心头好,一口咬下,汁水满溢,浓浓的番茄香,让我想起小时候蘸着红糖姜末酱油膏、大口吃下的土番茄。
时序入秋,菜园回归寂寥,待在室内的时间又多了起来,于是我开始尝试一些花时间的菜色,其中最有趣的就是培养酸种酵母,再用酸种酵母做欧式麵包。酸种酵母的成分只有麵粉跟水,但是每半天就要添加新鲜麵粉与清水,酵母才会健康长大。这种花时间的大工程,以前的我根本无心尝试,现在一天24小时都宅在家,才有机会放手一试,没想到第一次就成功了!从此我家的烤箱里,每隔几天就飘出麵包香,勾得外子一边出席视讯会议、一边流口水。
分享让食物美味加倍,我和孩子三不五时就一起烤饼乾,烤好了就放一包在邻居老爷爷的信箱里,送一盒到警察局和消防队,或是寄一盒给远方的亲友。香甜的饼乾加上一张卡片,总能传达我们的感谢与思念。
病毒肆虐之际,我们在美国疫区,用食物喂养身心、体验慢活、表达心意,一道道家常美食就是写在餐桌上的疫情日志。
发表意见
中时新闻网对留言系统使用者发布的文字、图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权利。当使用者使用本网站留言服务时,表示已详细阅读并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规定:
违反上述规定者,中时新闻网有权删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锁帐号!请使用者在发言前,务必先阅读留言板规则,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