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仲达指出,金融老年学中提出「资产寿命」的创新概念,能更深入的反映高龄者的需求,所谓的「资产寿命」是指「高龄者资金不虞匮乏的生活期间」,「资产寿命」愈长,代表国民的生活愈安适,生活品质愈有保障。

雷仲达指出,一般人在退休前通常会根据「平均寿命」来规划退休安养所需资金,但是如果「平均寿命」不断的延长,则资金规划也应有所调整,例如以1989年出社会之年轻人为例,当时我国平均寿命为71.1岁,在工作30年后,2019年平均寿命为80.9岁,平均寿命相差9.8岁,出社会当时所设想之退休规划已不足因应而必须调整,因此民眾应随时检讨「资产寿命」是否足够支应有生之年的需求。

信托公会吕蕙容秘书长表示,信托具长期管理及可检讨修约的特性,愈来愈多的客户会利用信托来维持「资产寿命」,如有客户将长期持有的光电公司股票交付信托,领取股息股利而不出售,但可将股票出租,增加收益来为退休做准备。

另有人长期于美国工作,喜爱金融股稳定性所以长期持有金融类股票,因规划回台退休因此投资皆以台股为主,并将台湾资金及股票交付信托,完全自益不动用为将来老年生活预做准备。

吕蕙容秘书长并强调为退休而挑选的理财工具,主要考虑两个条件:一是有保证稳定回报,持续稳定的现金流可以当生活费;二是足以对抗通货膨胀,以免生活品质随物价上涨而贬值,民眾在办理信托时可以参考,以保障退休后之生活。

#资金 #高龄 #平均寿命 #长期 #资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