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推动双语教育,预计自2021年起至2024年,4年共将投入新台币百亿元预算,规画2030年全面达到双语教育环境。但全国教师工会总联合会则认为,当学生的英语能力落差过大,将让学生学习学科容易产生挫折,应该先弭平英语学习落差,再谈相关作法。

专家盼分阶段实施

立法院教文会昨(26)日召开「双语课程列入国民教育法、高级中等教育法政策评估」公听会,教育部政务次长蔡清华提到,双语教育政策推动, 4年预计共投入新台币百亿元预算,教育部预算则占其中90亿元左右,其中高教25亿元,中小学为65亿元。

教育部提到,对于双语教育纳入《国民教育法》、《高级中等教育法》,由于两法适用对象为全体国民及一般类型学校教育,如要修法,拟透过「普及提升」、「重点培育」策略来施办,营造双语环境,加深学生体验英语机会,为学生面对全英语教学做准备。

对于打造双语教育环境难以全面到位,全教总认为,双语教育政策应分阶段实施,目前双语教育实验实施方式,由外师授课或由外师与台师共同授课,授课科目先以体育、综合等非学科为主,暂不以英文教授数学、自然或社会等学科,「然而这样的方式,是否符合语言学习的策略?」

全教总指出,要建构双语教育环境,得先从消除英语学习落差着手,当学生的英语能力落差过大,将让学生学习学科容易产生挫折。

普遍欠缺适合环境

台湾师范大学教育系教授林子斌谈到,推动双语教育必须先了解,英语教学与双语教育是相辅相成,不能把学科当英文课来教,学生听得懂,老师才能展开双语教学,同时校方心态也要正确,不能完全依赖学科老师。

教育部书面报告指出,执行过程确实有许多难题尚待克服,其中包含「入学方式」、「常态编班」、「双语师资」、「课程发展」及「就学经费」等问题,并坦承普遍欠缺英语使用环境及需求,学生生活应用英语及专业人士职场英语能力有待提升,现行英语检测机制,则较难提供学习回馈并刺激学习动机,以及双语授课师资有待提升等。

#英语能力 #授课 #落差 #双语教育 #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