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续1年半的疫情,在本周来袭了一波感染高峰,不但本土病例日增,感染源也无从掌控,何以致之?过去的防疫工作靠着民眾的自觉戴上口罩、加上极佳的运气,使得台湾本土享有防疫优等生的响亮名气。但弓弦久张,民眾日益松散,防疫手段未又能审度时势而调整应变,当破绽缺口一一露出,疫毒完美风暴就会形成。
观察这一波的疫情,疫情开始,可能是由于对机师的隔离观察天数缩短,加上隔离旅馆未落实分舱分流政策,导致病毒有了扩散的可能。而接下来,万华区茶店、宜兰游乐场的人流密切接触、餐饮欢唱时的忘情,都让病毒有了可趁之机。一直以来,本土防疫比较仰赖口罩、查询TOCC(旅游史、职业别、接触史和群聚与否)和匡列隔离14天的政策,形成一片马照跑、舞照跳的世外桃源景象。
但病毒在全球传染并突变中,在这一年多的时间,有几波的高峰,反覆并持续着。和平医院收治无症状的慢性病人在住院3天后,医院儘管有分舱分流等防控流程,才发现确诊,却已有传染的可能。印证去年3月笔者早已提及的警讯,对初期无发烧的住院病人,要特别注意,因为有可能就是病毒的出口,如果早1、2天做筛检动作,也许可以避免后续的扩散,以及花费庞大的医疗资源。
台北市已有设置4处快筛站,其实及时利用快筛、多次筛检的方式,对于疫情爆发初期,具有围堵病毒的效果。否则疫情如星火燃烧,随着旅游史、接触史的频仍,猛烈突然升高的疫情,除了TOCC难以追溯,无法及时匡列隔离者外,还有隔离场所也因弹性疲乏而有疏漏,PCR(聚合酶连锁反应)的检验昂贵和费时,这些都可能造成疫情反覆,而后续成为压垮医事人员医疗量能负荷的最后一根稻草。
过去1年多的岁月静好,让本土防疫策略呈现松弛之状态,行政院15日上午大动作召开记者会,显示疫情的严峻,但也提醒民眾必须严肃面对即将来临的风暴。然而中央流行疫情指挥中心和地方政府,以及各地医疗单位更要如临大敌,步步为营,尤其不能因为大意而造成疏漏。
例如,针对现在北部、中部医院的病人,如遇有任何上呼吸道症状,或与新冠肺炎疑似有关症状者,立即进行扩大筛检并隔离医治,以杜绝任何院内传染的可能。
至于社区感染方面,由于疫苗的大量到位遥遥无期,这当然需要政府和疫情指挥中心加把劲,民眾也只能继续把口罩戴好戴满,维持社交距离。
以疫情在世界各地的传播和感染情况显示,台湾可能还会有类似的疫情反覆情况多次,直到世界疫情解除时才有可能结束。
(作者为国立台湾大学医学院名誉教授)
发表意见
中时新闻网对留言系统使用者发布的文字、图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权利。当使用者使用本网站留言服务时,表示已详细阅读并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规定:
违反上述规定者,中时新闻网有权删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锁帐号!请使用者在发言前,务必先阅读留言板规则,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