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以来,中国市场的经济数据持续呈现復甦,但市场指数表现仍落后于全球市场,主要来自投资人关切中国潜在的货币紧缩政策导致流动性偏紧,以及通膨可能引发的后续问题,但我们一直强调,2021年主要还是要着重企业获利,基本面主导今年的市场行情。
从宏观角度来看,甫公布的工业企业利润仍呈现高速增长,出口、内需也都呈现强劲,经济整体復甦状况并不悲观,而年初累计至今,儘管市场表现落后,全球外资仍净流入超过人民币2千亿元。
对于市场一直担心的货币紧缩政策及通货膨胀,中国人民银行第一季的货币政策报告中,已明确指出将保持稳健中性,并且暗示后续货币政策并不会受阶段性PPI、CPI走高的扰动而趋紧。
在市场担忧的因素逐渐消退之后,中国市场慢慢出现风险偏好回升的状况,聚焦重点产业包括消费、医疗、电动车及碳中和相关,回归企业基本面行情。
2020年疫情发生以来,中国领先全球市场復甦,2020年至今中国的工业、制造业復甦引领经济重回增长,但是这轮的復甦中,各个产业并不均衡,从经济数据可以看到零售销售、服务业相关行业復甦状况仍落后工业及制造业,预期消费以及服务业将有机会接棒工业及制造业。
在各种因素包含中国人口结构改变、消费偏好改变及疫情带来的消费行为改变,对于消费族群的投资应该偏向关注新兴消费族群的Z世代、银髮族及低线城市居民。
医疗产业方面,过去十多年中国不断地从药品、器械到医疗服务进行整改。发展至目前,药品部分,中国政府加快创新药品审批的速度、修改法规对首仿药採行一致性评价、实施集中带量採购制,中国医药公司逐渐向具有研发能力的龙头公司集中。
医疗服务部分从过去的地方级医院三甲医院等等,也开始逐渐出现完善的专科医院,分流病患过度集中的三甲医院,此外医美也逐渐在中国崛起,成为受到关注的新兴产业。
至于电动车行业,近日重回市场关注焦点,主要因为美国政府通过对新能源汽车新法案,原本市场预期2022、2023年欧洲电动车销量将会下滑,全球新能源车销量增长幅度将有可能会因此开始下滑,但美国的新政将会补上欧洲市场,而中国的新能源车产业链从最上游的金属矿物到动力电池都在国际市场上占有重要的位置,此外中国的特斯拉相关供应商也都将大幅受惠美国政府的新能源车新政策。
另外一个长期的产业趋势来自碳中和相关,美国宣布2050年将达到碳中和、电动车将占到50%、风力发电翻倍,中国预计2035年碳达峰、2060年达到碳中和、同时提升清洁能源占比至11%,欧盟2050年碳中和,其他国家也都陆续提出相关进程目标,碳中和议题所牵涉到的几乎是全行业,其中受害较深的石化产业、钢铁、铝等等,受惠较多的乾净能源、电动车等等,受害较深的产业并不代表不具备投资价值,而是龙头公司受惠将会更明显,而受益产业也不代表将全部具备投资价值,需优选龙头优质公司。
影响中国市场的因素非常多,除了经济本身之外,政策风向球更是重要,回归行业趋势、公司体质等基本面,比起随市场消息波动更重要。
发表意见
中时新闻网对留言系统使用者发布的文字、图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权利。当使用者使用本网站留言服务时,表示已详细阅读并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规定:
违反上述规定者,中时新闻网有权删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锁帐号!请使用者在发言前,务必先阅读留言板规则,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