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东纵谷地区一期稻陆续进入收割期,近日连续降雨,稻穗因过重出现倒伏、「头重脚轻」情形,农民忧心雨势造成田区积水,稻穗因倒伏浸泡发芽带来农损;池上农民魏瑞廷提醒,出现倒伏要加快抢收,以免血本无归。
清晨雨一停,农田间不时传来割稻机的引擎声,忙碌穿梭于稻浪间的农民说,歷经翻耕整地、插秧、除草除虫、施肥、熟成,苦心辛勤耕耘了大半年,深怕心血会因稻穗倒伏浸泡发芽而泡汤。由于稻米是以量计价,部分农民认为越重越好,但追求重量的同时,势必承担其他风险。
魏瑞廷表示,降雨后应尽速让田间排水,不要让水积在田区,因为持续降雨会使得熟成的稻穗不管倒伏与否都会发芽,若遇上倒伏更得加快抢收,若要稻株健康不倒伏,稻作应合理施穗肥。稻米含水量一般在24、25度最适合採收,最低限度为20度,若低于20度採收,稻米将有胴裂情形(米粒有裂缝),在碾制过程中会造成碎米,大幅影响稻米品质、口感和价格。
眼看7月即将来临,二期稻第一批秧苗得插秧,纵谷农民表示,目前气候不稳,仅偶尔出现短暂大雨,水圳的水量不大,以有稳定灌溉水源的田地先耕种,山上地区容易面临水量不足、抽不到水的窘境,选择持续休耕,免得无法收成做白工。
据了解,以有机稻田计算,光是插秧成本就含底肥、翻土、秧苗、插秧机,1甲地约花5万余元,不含后续的追肥、穗肥、拔草等,因此不少农民深怕插秧后没得收成,反而倒贴。
发表意见
中时新闻网对留言系统使用者发布的文字、图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权利。当使用者使用本网站留言服务时,表示已详细阅读并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规定:
违反上述规定者,中时新闻网有权删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锁帐号!请使用者在发言前,务必先阅读留言板规则,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