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中国崛起,外交风格不断变化。大陆知名国关学者阎学通表示,当前中国需要平衡「发展中国家」和「世界大国」的双重责任与身分。中国提出「真正的多边主义」说法,强调要开放包容,要应对美国的战略,得重新打开大门,允许外国人进来中国工作。
承担国际责任 应少于美国
值得一提的是,中国与乌克兰于6月30日签署《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乌克兰政府关于深化基础设施建设领域合作的协定》。根据《协定》,中乌双方鼓励两国企业和金融机构在道路、桥梁、轨道交通等领域积极开展合作,推动构建两国更加紧密的经济联繫。
在中国当前的对外关系中,中国如何做到在一个「大国」与「最大规模发展中国家」之间寻求平衡?如何平衡「韬光养晦」和「有所作为」?世界和平论坛秘书长、北京清华大学国际关系学院院长阎学通3日接受大陆澎湃新闻专访时指出,作为世界大国,中国要承担比其他国家更多的国际责任,但同时因为中国还不是世界最强大的国家,所以要承担的国际责任应少于美国。
对外援助 不超过0.7%GDP
阎学通认为,另一方面,中国作为最大规模的发展中国家,但「发展中国家」是一个群体,中国要维护群体的利益,不是某个发展中国家的特有利益。
阎学通表示,联合国制定的对外援助标准是发达国家对外援助应占本国GDP的0.7%,因为中国是发展中国家,「中国对外援助在任何条件下都不应该超过此标准,要维持身分的平衡,在具体问题上非常明确地展现自己的身分是什么。」
中国外交政策当前主张「真正的多边主义」,强调要开放包容,阎学通则表明,中国现在需要解决的是具体政策如何执行的问题,提出「开放包容」这个概念是容易的,让政策行为和政策宣示一致则需要更多的努力。
重开大门 欢迎外国人工作
面对美国当前採取「俱乐部战略」,联合世界上实力强的国家,尝试重整全球产业链和供应链,造成中国在国际社会中的科技合作和高科技产品生产严重困难。阎学通直言,若不寻求改变,中国将处于不平等的竞争条件。
阎学通认为,中国上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着重「引进来」;2000年至2010年,是「引进来」和「走出去」并重;从2014年开始,中国开始以「走出去」为主。
面对美国的科学技术创新「俱乐部战略」,阎学通主张,中国必须加大「引进来」的力道,重新打开大门,允许外国人进来中国工作。
发表意见
中时新闻网对留言系统使用者发布的文字、图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权利。当使用者使用本网站留言服务时,表示已详细阅读并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规定:
违反上述规定者,中时新闻网有权删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锁帐号!请使用者在发言前,务必先阅读留言板规则,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