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期成为全球对抗气候变迁领头羊的欧盟,于14日公布「绿色经济方案」,首开全球先例,未来将依据产品生产时的排碳量,分别对进口商品加徵进口关税,以及修改「碳排放交易体系」(ETS),锁定能源、工业、运输与家庭等高碳排放量的领域,要求相关业者购买碳排放许可。
解读此方案之所以优先锁定此四大领域,除了期望在能源领域,能够让欧洲的电力业进一步朝绿能发电转型之外;在工业生产领域,欧盟也有意透过提高二氧化碳排放标准以达到2030年全面禁售汽油、柴油车的目标。而除了燃油车之外,再加上飞机及船舶等运输业,合计约占欧盟整体碳排放量的四分之一,因而也将分别对飞机燃料课税,以及要求高污染的航运业者必须购买碳排放许可,为自己制造的污染付出代价。至于家庭之所以也纳入规范对象,则因欧盟一般家庭的碳排量占比达三分之一,主因就在于许多民眾惯于使用石化燃料供热。因而汇总起来,即在新方案中把要求企业与家庭採用洁净能源技术列为重中之重。
儘管欧盟执委会依循到2030年时减碳55%的设定目标,公布了此一绿色经济方案,但除了行政程序上仍需经欧盟各加盟国政府与欧洲议会的讨论通过才能生效外,在方案所设定的减碳目标,以及规范适用对象方面,也分别存在不小的争议。
例如欧盟矢言要在2030年前将温室气体排放量达到减少55%的目标,就被部分欧洲环保团体质疑,认为仍不足以达成巴黎气候协定抑制全球暖化的目标,以及扭转气候变迁造成的全球乾旱和海平面上升等问题,因而主张欧盟应该将2030年的减碳目标提高至65%。
相较于环保团体对于减碳目标偏低的质疑,首度被纳入ETS机制的航运业,则也在第一时间引发欧洲航运业的高度关切,批评这不仅是变相加税,且已引发航运业者的紧张。除了担心无法在短期间内做出调整,且因为航运业者必须购买碳排放许可,反倒令业者无法将资金用于船只减碳措施。
欧盟减碳新方案,除了要面对环保团体求好心切的质疑,以及因限制各经济领域对环境污染引发的反弹之外,在欧盟本身则也要面对德、法等富国,与波兰等较贫穷的东欧国家之间的分歧。而新方案打算对所有进口商品课徵碳关税至每公吨60欧元,预计在今年11月召开的全球气候峰会年会中,势必也将成为争议的焦点,并可能导致西方富国与开发中国家之间矛盾的加剧。
欧盟执委会夹处在可能受到课徵碳税衝击的产业界与求好心切的环保团体的反弹与批判,以及穷国与富国之间不同的本位利害思考,容或有进退失据、里外不是的感慨。但是眼看极端气候所带来的斧凿痕迹,不论是美加地区今年出现前所未见逾摄氏40度的爆热天气,或是一向多雨的台湾今年却经歷了一段多年未见的乾旱时节等等异象,在在显见从工业革命以来所积累的碳排放量超标以及环境破坏,已经使不论是富国或穷国,甚或不论是人类或其他物种,都要被迫承受覆巢之下无完卵的地球共业。准此以观,从降低碳排放量入手,即使不是万应灵丹,但不论是各行各业,或是富国穷国,其实已经是无法迴避的课题了!
俗话说的好:「一事两面看」。的确,欧盟推出的绿色经济新方案,会让某些国家、某些产业受到较大的衝击。但面对可能带来的衝击,与其自怨自艾面临危机,转念一想不如设法化危机为转机。举一个参考的实例,不论是欧盟自我设定的2050达到「碳中和」,或大陆宣称要在2060年实现「碳中和」,大陆投行巨头中金公司百席分析师9日在世界人工智能大会就直白指出,当AI技术进一步应用到碳中和相关议题上,预计将在未来十年,于工业互联网、智慧城市、智慧驾驶等十大领域,创造出人民币2兆元的庞大商机。
此一钱景分析,除了意谓着中金以及大陆当局将加大力道投入运用AI来缓解因追求「碳中和」所带来的衝击,以及掌握可能带来的庞大商机。相对来看,台湾的相关业者可曾有这样的思维与规划?抑或只是沉浸于这一段时间亮眼进出口数据所带来的快感!所谓人无远虑必有近忧,更何况气候变迁已成近忧,节能减碳已成无可逃避的课题。各行各业固然应加快产业转型的脚步,政府当局面对欧、美甚至大陆都已先后提出实现「碳中和」的时程,却独不见台湾有一个可供各行各业依循的具体目标与时程!难道台湾竟然已经被边缘化成「化外之民」而不自知?
发表意见
中时新闻网对留言系统使用者发布的文字、图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权利。当使用者使用本网站留言服务时,表示已详细阅读并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规定:
违反上述规定者,中时新闻网有权删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锁帐号!请使用者在发言前,务必先阅读留言板规则,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