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部公布无薪假的最新统计,本期实施无薪假的事业单位共3679家,创下史上最高纪录;放无薪假的人数则已飙到4万4973人,不但较上周大增4成,也是新冠疫情爆发以来的最高。
疫情严重衝击国内经济,其中与庶民经济息息相关的餐饮、电影院、零售等内需型产业受创最深;儘管蔡政府已实施了4波纾困措施,但因设下种种门槛,未能雨露均沾,仍有许多行业及劳动人员无法受惠,直言快要活不下去了。
面对各界「先纾困、后振兴」普发现金救急的呼求,行政院却仍执意要发放所谓的「振兴券」。目前传出今年可能採「5倍券」,连民进党立委都嫌太少,喊出应该要发「6倍券」、甚至「10倍券」。但有官员透露,如果将剩余的纾困预算全都用来发振兴券的话,最多只能是以1000元换5000元的「5倍券」,否则就得举债了。
如果行政院发5倍券,那民眾实际上只拿到4000元而已,加上去年「3倍券」的实得2000元,疫情肆虐2年,多数的台湾民眾竟然只能得到6000元的纾困金,而且还得透过振兴券这种间接的方式取得,不但钱少得可怜,也大大减低了效益性。
更何况发放振兴券有一大堆行政成本,更别提还有既多余又不环保的塑胶封套,当时行政院还辩称此一时尚设计的塑胶套可以有很多的使用功能,试问,至今还有多少人有保留当初那个塑胶套拿来做其他用途?
去年3倍券的发行成本高达22.56亿元,如果今年行政院又要搞个5倍券、6倍券、10倍券,岂不要额外再花个50亿元的行政成本?这些浪费掉的钱何不直接发给民眾?
无薪假大军需要的是可以直接用于支付各种生活用度的现金,拜托别再用什么几倍券来折腾大家了!
发表意见
中时新闻网对留言系统使用者发布的文字、图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权利。当使用者使用本网站留言服务时,表示已详细阅读并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规定:
违反上述规定者,中时新闻网有权删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锁帐号!请使用者在发言前,务必先阅读留言板规则,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