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导指玛丽安在纽约布鲁克林区克林顿山附近一处豪华公寓,过着波希米亚艺术家一般的日子;不过,身为艺术家与电影制作的玛丽安认为自己是用作品倡导阿富汗女权。
在美国出生与长大的玛丽安,过着与传统阿富汗女性截然不同的生活。《纽约时报》曾将她的阁楼形容为「其阶级认同的地图」,整面书架陈列各种书籍,来自叙利亚阿勒坡的手工枕头、土库曼地毯,冰箱贴着的各种磁铁装饰与励志格言,厨房摆满自己腌制的蜜饯,凸显女主人的品味与风格。
玛丽安说自己只是布鲁克林芸芸眾生之一。但面对阿富汗议题,她不愿针对父亲乘坐直升机、带着1.69亿美元落跑作回应,也不愿回答父亲在哪,甚至不对塔利班重新掌权发表意见。
不过,玛丽安鼓励美国人为那些因塔利班叛乱而受到衝击的阿富汗民眾发声。在IG上,她问到「我们可以如何帮助阿富汗人?」;她为留在阿富汗的家人、朋友与同僚感到愤怒、悲伤与非常害怕,呼吁美国民眾向政府发声,要求停止驱逐阿富汗难民并加快特殊移民签证的发放,也可以捐款给协助难民的组织或志工团体。
她强调,自己正用疯狂工作来为阿富汗人发声。艺术团体可以公开喊话,点出文化工作者在塔利班政权下正处于危机之中,而基金会、艺术机构与学术团体也能资助身处危机的艺术家、记者与异议者。
《每日邮报》指出,玛丽安出生在布鲁克林,于马里兰郊区长大,成年后从事艺术与教学工作。其作品曾在世界各地博物馆展出。根据她自己描述,一直到24岁才能走访阿富汗故土,而家乡与多元文化成长的背景,一直成为创作的灵感来源。
发表意见
中时新闻网对留言系统使用者发布的文字、图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权利。当使用者使用本网站留言服务时,表示已详细阅读并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规定:
违反上述规定者,中时新闻网有权删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锁帐号!请使用者在发言前,务必先阅读留言板规则,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