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让许多人突然间在家工作,也让许多学龄儿童一夕间只能在家自学,少了距离的亲子关系,衝突持续上演。临床心理师陈品皓指出,因疫情而打乱的家庭规律,家长也要学着「放过自己」,理解孩子的需要和自己的需求不同,衝突或许带来不愉快,只要懂得修补,也让亲子在这特殊时期共同成长。
临床心理师,长期在第一线处理儿童青少年情绪、人际、学习及行为等适应问题治疗、亲职教育的陈品皓,畅销书《弄懂6-12岁孩子的内心X情绪X行为问题》今年逢6周年,他也针对教育现场的变化、经验的修正,推出增修版。面对今年因疫情而许多家庭上演亲子衝突对立,陈品皓说:「家长若有罪恶感,要先原谅不是自己做得不好,而是特殊时期打破了原有的规律。」
现代社会,许多孩子习惯于玩手机,使用3C产品,而疫情期间宅在家中的孩子更是常把「无聊」放在嘴边而增加对玩手机的需求,陈品皓直言:「对低中年级的学童而言,没有他律就没有自律,99%的孩子是没有办法自我控制的。」他认为家长建立管理与坚持还是必要的,但「带来不愉快,也是必然要承担的。」
对于宅在家的孩子,如何拿捏玩手机的尺度,陈品皓建议,在时间规律和内容控制两个面向上管控,「父母要收回时不退让」或有拖延的时间,就要加总扣回来。陈品皓指出,其实孩子只是需要消化期,多半消化期后就步上轨道。「这世代强调爱,却让规范和原则容易被忽略」。
「大人总是在建立与破坏的原则中拉扯;孩子则是在衝突与对立中,学会责任和认命。」陈品皓笑称,看似不和谐的亲子关系,实则只要能在衝突后仍让孩子感受被爱,有时衝突也是让孩子认知正确价值与成长的方式。
发表意见
中时新闻网对留言系统使用者发布的文字、图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权利。当使用者使用本网站留言服务时,表示已详细阅读并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规定:
违反上述规定者,中时新闻网有权删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锁帐号!请使用者在发言前,务必先阅读留言板规则,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