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笼罩下,连动物园的动物群体习性也出现改变,像是花豹敢趴在最靠近游客面的仿岩上休息,有专家指出,这次疫情让人发觉,园内动物其实是被人类的活动限制生存空间,也被迫改变习性。随着疫情缓解,动物园也重新开放,园方也规画疫情后復甦计画,让动物、游客重新适应彼此存在。
疫情前台北市立动物园每逢假日都有破万的入园人次,但三级警戒动物园休园,休园期间许多动物也改变习性,开园后必须重新去适应。台北市立动物园非洲动物区长郑惟仁说,休园期间没有人潮,动物也花了一段时间去习惯,刚开始觉得很奇怪,也出现了一些行为上的变化。
休园期间,园方也观察到许多动物会开始利用活动区域,有些动物以往较少在游客区活动,休园期间牠们开始接近游客区的空间,像是斑点鬣狗,在有游客时会远离游客区,远远观察人类,但休园期间没有游客,看到工作人员经过,反而会很好奇盯着人看,且靠近游客区,把注意力全放在经过的人身上,相当有趣。
另外,公角羚羊原本也对游客保持距离,牠们有个习性是天气热会把地上的沙挖开,坐卧在里面纳凉,但休园期间发现牠们坐卧地点也开始往游客区移动。
郑惟仁指出,为了让动物们重新适应开园后的人潮,在开园前夕,保育员会在动物周遭制造一些声音,假装游客发出讲话声音让牠们习惯,但是要模拟真实人流仍有难度,还是要让动物自己去习惯。
为让动物重新适应「有人」的新生活,园方也特别提醒,参观民眾经过动物活动场域时,务必尽量轻声细语,避免有过大的肢体动作,才不会惊扰动物的日常作息。
发表意见
中时新闻网对留言系统使用者发布的文字、图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权利。当使用者使用本网站留言服务时,表示已详细阅读并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规定:
违反上述规定者,中时新闻网有权删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锁帐号!请使用者在发言前,务必先阅读留言板规则,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