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金融科技董事长王可言24日指出,近六年台湾金融科技发展受限,主要来自五大因素,一是金融科技发展不能靠大鱼带小鱼,金融科技新创没有立足点;二是纯网银短期内难以产生鲶鱼效应;三是台湾对AI和区块链应用的接受度低;四是驱动资产代币化的证券型代币(STO)发行规范过严;五是金融公司数位金融尚未跳脱传统模型。

王可言据此建议,金管会对金融科技的开放应转趋积极,国发基金每年至少投资20亿元,同时推动创新板与战略新板,才有助催生独角兽。

台湾玉山科技协会24日举行政策白皮书金融科技篇的视讯论坛,王可言与台湾金融科技协会理事长蔡玉玲也代表金融科技业者,希望金管会应加快检讨STO管理办法,「当时说STO试行一年后检讨,但现在已经两年了,金管会应该重新表态」。

王可言指出,让金融科技业经由STO取得资金是国际趋势,先前金管会表态愿意担任STO的主管机构,台湾成为亚洲最早行动的市场,业者都感到很兴奋,但金管会相关法规过严,时至今日,新加坡都已成功发行,台湾还卡在金管会无法完成跨部会协调,使得金融科技业无法启动任何案件。

王可言同时表示,金融科技业者的价值和机会在于适合以低价高值、快速更新,金管会政策上鼓励金融业者「大鱼带小鱼模式」、要求金融科技公司与目前的金融业合作,一同进入监理沙盒,但监理沙盒申请旷日废时,金融业获利良好,没有转型的硬需求,对于和金融科技公司合作并不积极,以致于金管会的美意成效不彰。

核发纯网银执照是金管会金融科技政策成效之一,但王可言认为,新台币100亿元的资本额,没有多少新创团队拿得出来,因此三家纯网银的股东多是金融机构,金融业持股超过40%,导致纯网银业务和商业银行很像,无法产生预期中的鲶鱼效应。

#发行 #金融科技 #纯网银 #鲶鱼效应 #金融科技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