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市文化局针对大稻埕福生堂医院进行文化资产价值审议,该医院由台湾女性妇产科医师陈却于1941年创办,是当时大稻埕唯一女医师的妇产科医院,见证台湾从产婆到医院的过程,医院里有不少中日文医学书籍及医疗器具,且保存相当完整;出席委员过半数同意,指定为直辖市定古蹟。
陈却的父亲陈福生在大稻埕经营「福记商行」,家境富裕,从事皮革进出口为主。陈却于1916年出生,从东京女子医学大学留学回来,当时还没结婚的她就先开业,可说是台湾职业妇女的先行者。
建筑师吕大吉认为,当时大稻埕有许多日本人开医院,但福生堂是唯一有女医的医院。许多知名人物在此出生,如1949年出生的古蹟专家李乾朗、李春生后代李福然,福生堂也曾因接生3胞胎上报,福生堂是歷史转折点,见证台湾从产婆到医院的过程。
陈却在1943年才与外科医师谢伯津结婚,谢家为医生家族。协和妇女医院医师陈钰萍认为,女医生很少被提及,大家只提夫家谢家外科歷史,但日据时期新式产婆观念到医师接手妇人生产,再到医疗院所生产,无论是性别上或医学上有很大意义。
福生堂1楼是诊疗室、2楼有手术房、3楼有婴儿房及恢復室。吕大吉强调,使用的是当时的昂贵建材,门窗玻璃都非常精致漂亮,最重要是医院格局都没变动,从1941年到现在,除加装天花板,柱子贴了玻璃马赛克外,格局可说是被封存30年。
吕大吉强调,他们从废弃垃圾堆中进行整理,就连陈却过去在东京女子大学的毕业纪念册也有留存,展现了陈却的生命史,医院里有不少中日文医学书籍及医疗器具,该空间已閒置许久,未来除作为展示外,预计将部分空间改为共享办公室租用。
发表意见
中时新闻网对留言系统使用者发布的文字、图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权利。当使用者使用本网站留言服务时,表示已详细阅读并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规定:
违反上述规定者,中时新闻网有权删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锁帐号!请使用者在发言前,务必先阅读留言板规则,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