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国内新冠肺炎本土疫情爆发,全国进入防疫警戒,多数人选择待在家防疫,即使必须出门,也希望尽量避免与人群直接或间接接触,降低感染机会,不少人甚至为了不到公厕与陌生人共用空间,乾脆憋尿或少喝水,但有医师发现,近期憋出泌尿道感染的人数增多,呼吁保持适当作息,否则身体发炎,免疫力也会跟着减弱。
马偕医院泌尿科医师陈钰昕发现,国内疫情严峻,许多民眾对公共场所如厕产生恐惧感,有人甚至刻意减少补充水分,也导致这段时间憋出泌尿道感染的人数增多。尤其许多第一线的医护人员,每日面对庞大的筛检人数,长时间穿着防护衣的情况下,经常忙碌到连吃饭、喝水和上厕所的时间都没有,泌尿道感染的比例也增高。
饮水量不足风险拉高
陈钰昕表示,长期憋尿、饮水量不足、裤子过紧闷热不透气、不良卫生习惯、性行为及更年期,都是引发泌尿道感染的可能因素。他说,现代人因工作繁忙,常引发泌尿道感染,常见的症状包括频尿、小便疼痛有灼热感、有尿意感但尿量不多、下腹闷胀,更甚者出现血尿。
做好6原则远离疾病
陈钰昕分析,饮水量过少、没有定时如厕又憋尿,人体难以利用尿液冲掉尿道口往上行的细菌,而女性尿道较短且开口和阴道及肛门接近,细菌容易经由尿道上行到膀胱造成感染。更年期后的女性,因女性贺尔蒙降低,使黏膜较乾涩、脆弱、细菌易滋长,更增加阴道及泌尿道感染的可能性。
陈钰昕提醒,良好的免疫力是防疫上很重要的一环,一旦发炎感染,免疫力也会变弱。他呼吁医护人员与民眾,只要把握好日常生活中的6大原则,按时上厕所、每天喝足2000至3000 C.C.的水、多淋浴少泡澡、性行为前后做好清洁、保持下身透气不闷热、视个人身体情况补充维他命C及蔓越莓,就可以远离泌尿道感染风险。
而在疫情期间,陈建议民眾减少至医疗院所群聚,若女性只有轻微的尿道感染或是膀胱感染的症状,像是些许的频尿、小便灼热感、排尿疼痛,通常只要多喝水,一般3至7天内都可以无药而癒。
发表意见
中时新闻网对留言系统使用者发布的文字、图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权利。当使用者使用本网站留言服务时,表示已详细阅读并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规定:
违反上述规定者,中时新闻网有权删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锁帐号!请使用者在发言前,务必先阅读留言板规则,谢谢配合。